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芯片,中国一直在热身,现在是时候该上场了

2018-04-19 17:52:31 信息来源:投中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报道:在芯片发展上,中国一直在热身,现在是时候该上场了。

  2018年4月18日,夜,中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一场紧急举办的对话正在进行。

  到场的人员多是当天下午才收到通知。在偌大的北京,这样仓促的活动往往会引起埋怨。但这天是个例外。

  到场的数十位人员中,有中国半导体/元器件/芯片专家、企业家,还有中兴前技术人员和法律专家等。当晚的对话主题也同样表现了某种急迫:生存还是死亡,面对禁“芯”,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怎么办?

  让众人齐聚的缘由,要从三天前的“中兴事件”说起。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31.31 停牌,诊股)出售零部件、软件和设备,期限长达7年。随后,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也跟上步伐,告诫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

  即使这一事件发生在中美贸易战争的大背景下,依然让众多国内产业和投资圈人士感到意外。在中美芯片水平巨大的差距之下,美国这纸禁令之严厉,几乎可以说给中兴这家中国老牌通讯公司下了死亡通知单。唇亡齿寒,众多中国企业和资本不禁也人人自危。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次危机或许会倒逼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变革,这或许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们的机会。

  在芯片发展上,中国一直在热身,现在是时候该上场了。

  中兴始末

  “我们的大王和小王还没有出,结果人家直接出了大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对“中兴事件”表示了诧异。

  从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战争经过了几个回合。中国刚刚还想着用大豆等给对方一击,结果美国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祭出“重罚中兴”的王炸,让这次博弈陷入了某种程度的僵局。

  要想真正了解此次“中兴事件”,还要回溯到几年前。

  2014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获得两份中兴的内部机密文件。文件描述了中兴将含有美国制造的设备出口到伊朗,合同金额达数亿美元。此前,联合国已于2010年6月通过了对伊朗的制裁。

  2016年3月,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中兴同意支付8.92亿美元罚款,后续中兴若继续违反与美国商务部的协议,还须额外支付3亿美元罚款。罚款是否支付,取决于未来7年中兴对协议的遵守程度。从2010年至2016 年,中兴全部利润约为73亿元,这一纸天价罚款,几乎让其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同时,除了罚金,中兴还被要求进行内部整改,除了解雇4位参与事件的高层,还要通过减少奖金等方式处罚35名员工。

  不过,根据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的声明,中兴依然给予了涉事员工奖励。这惹恼了美国商务部,成为后者随后实施强硬封禁措施的直接理由。

  中兴事件发酵后,有观点认为中兴没有按规则办事,是受到重罚的根本原因。但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美国商务部表示贸易战和对中兴禁运是两码事。但中兴在中美贸易战的时间节点受到重罚,不由得让人联想是否是因为两国博弈受到波及。

  “中兴事件并不仅是贸易问题,还是国家层面的较量。重罚是做给中国政府看的,是谈判的筹码。”对话活动现场的一位人士说道。在他看来,博弈和协商是贸易斗争的常见手段,但双方愿意谈判的前提是彼此手里都有筹码。之所以美国敢如此重罚中兴,就是因为“中国几乎没有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技术”。

  缺“芯”困局

  对于中兴事件的定性各家观点不一,但美国“重罚中兴”的这记重拳,却的的确确敲开了国内各界对于中国缺“芯”现状的认识。

  “其实我们早知道芯片缺乏,但是前几年大家都忙着发展移动互联网等能更快速带来回报的产业。除了专业赛道投资人,很少有其他的投资人会关心芯片。” AI芯片公司Eyemore创始人兼CEO朱继志告诉投中网。

  在2014年创立Eyemore之前,朱继志在芯片领域有过20年工作经验,对芯片行业长时间不受人问津的状况体会颇深。据他透露,到2017年,随着依靠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模式创新变难,他才开始明显感觉到资本对芯片等技术创新有了更多重视。

  “中国芯片行业在早期阶段基本很少受到商业资本的关注。天使投资基本依靠政府资本,往后才有商业资本愿意进场”。胡伟武对此也是一番感慨。公开资料显示,其旗下公司龙芯中科第一轮投资来自地方政府,到2015年才获得鼎晖投资。

  这和芯片产业的特点有关。“三年做基础技术的开发,两年做推广,随后两年才是大规模收获期,一个原创技术芯片必须要经过这么长的周期。”朱继志称。

  而比做芯片更难的是把原创芯片卖出去。“做芯片最困难的,不是技术赶不上别人,而是做出来的东西没地方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无奈地表示,此前我们的思路是,把芯片做到和国际一样好了才开始使用。其实这并不正确。任何芯片系统都需要试错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芯片才能不断迭代,提高性能。

  从美国半导体的黄金年代——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至今,Intel等芯片巨头已经经过了约40年这样的试错和迭代,才磨炼出今天这样的芯片性能。相比而言,中国起步甚晚。拿目前行业领先的龙芯中科来说,也才走过18年。

  与此同时,资本不看好,创业公司们“不想种树、不想施肥”、没有市场应用机会等,除了导致芯片缺乏迭代机会,还带来了人才市场的不平衡,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和基础性人才严重失衡。所有年轻人都奔着做大数据、做人工智能去,而计算机基础科学却人才匮乏。原因很简单:二者之间的薪资待遇差别太大。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的Java工程师数以百万计,Java虚拟机人才却只有几十个。” 胡伟武称。

  在种种困局之下,我们现在和美国等的差距有多大?“中国的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美国大概差了两代。目前国内芯片还没有能完全替代国外的产品。” 李国杰称,“之所以造成这个情况,不完全是因为某个芯片企业不太努力,最重要的是中国缺乏芯片发展的生态。”

  在他看来,这个生态的形成,需要芯片厂商从加工的设备到配套的软件等各个链条上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并不是说国家砸个几百亿元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常说英特尔的CPU很厉害,光从技术来看,我们花很多的钱也可以做出来,但没有人会用,因为没有市场。只有当我们的技术实现超越,变成客户的优先选择,才有可能真正存活下来。” 李国杰称。

  危机有多严重?

  中国芯片对美国的依赖到底有多强?“高级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高档芯片现在是第一大进口产品,其次是原油。后者每年要花掉约2000亿美元。” 中央第九巡视组副组长季晓南透露。

  近日火遍朋友圈的芯片产业图也很好的说明了中国的现状:尽管有政府扶持,中国芯片的自给率还是几乎没有太大突破。

  拿中兴来说,其手机、基站、交换机等各类核心产品中,外来零件占比超过6成,来自美国的部分占25%至30%。相当大比例的芯片、零部件、操作系统、软件都和美国厂商紧密相关。

  这意味着,如果用完了当前的存货,中兴可能很快就将无米下锅。“通常情况下,没有存货,公司可能支持不了几个月”。朱继志称。

  更严重的是,“上了美国的拒绝合作名单后,欧洲、日韩等‘半导体联盟国’很大程度上不会再和中兴合作。英国就是一个例子”。朱继志称。退一步来说,即使其他国家愿意提供替代品,中兴也需要更换基站和芯片、重新设计原设备以及进行长时间试验等。过程可能长达几年。

  看起来,这些打击可能令中兴遭受灭顶之灾。目前中兴的A股和H股均已停牌。还有猜测称,下个阶段,华为或许会成为下一个中兴。毕竟,只要没有芯片核心技术,中国相关企业就等于被扼住了咽喉。

  “靠市场交换换不来最先进的创新,现在这句话已经应验了。”在2018年4月18日举办的2018智·创未来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对中兴事件如此评价。

  机会在哪里?

  我们要如何看待中兴事件?

  就像那个“如何把鞋子卖给光脚的人”的故事。有人看到困难,说没有人穿鞋就没有市场。也有人看到希望,说没有人穿鞋就意味着市场广阔。悲观乐观就是一念之差。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更倾向于后者。“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中兴被美国政府处罚的事,从中可以发现我们的技术还是很薄弱的,无论对于投资还是创业都不应该盲目自信。”不过,他同时强调,“中兴事件”带来不应该只是悲观情绪,“美国引发贸易战后,国家可能会加大力度扶持本土的尖端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这对投资来说是个新机会。”

  网上流传的一张关于芯片行业上市政策变化的传闻,未知真假

  在创业者朱继志看来,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带来了芯片格局的变化。“过去的20年到40年间,最重要的芯片是CPU,比如英特尔和高通的CPU。但AI爆发后,大家突然发现,原来英伟达的GPU比CPU更重要,随后诞生了一批多元的AI芯片公司。”

  他表示,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芯片发展机会。“美国、日本和欧洲的AI并不比中国领先多少,而中国有最大的市场。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人工智能不同赛道去做更好的芯片,通过差异化战略,先在中国市场实现突破,再推广到全球,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CCF 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第一任秘书长杜子德则认为,在下个阶段的芯片战争中,政府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政府的配制资源能力很强。当市场没有动力推进的时候,政府以某种方式,比如政府采购来推进,可能可以带来不错的效果。”

  胡伟武则有些惋惜,“中兴这个打击比我们想象得早了一点。要晚来5年就好了”。他表示,如果能够多给中国5年时间,中国CPU产业或能够在性能和生态上基本完成“补课”。这样在面对中美贸易战争时,可能会更加从容。

  不过,现场一位在自主可控测试芯片领域有过8年研究经验的人士表示,在芯片发展上,中国一直在热身,现在是时候该上场了。此次危机或许会倒逼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变革。这或许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们的机会。

  (编辑:齐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投中网官方公众号进行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