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安信策略:中美经贸关系的十四大关键事实

2018-04-07 18:18:5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本文的所有数据及资料,均来源于商务部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我们提炼了报告中的十四大关键事实。

  中美两国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存在差异,在经贸领域的敏感关切各有侧重。两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分工、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路径由两国国情决定。正确看待两国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准确把握两国经贸关系的历史脉络、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发达国家,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实力。美国经济发展起步早,已经跨越工业化阶段,进入“新经济时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高度发达,科技实力领先,区域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中国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中国在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去20多年里,虽然中国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进步,但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各项制度有待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双方各有敏感的经济领域。美国居于全球价值链高端,技术水平领先,进攻利益多于防守利益,经贸领域的关注侧重于防止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流失,保护美国的智力成果,在“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大潮中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全球规则,推动贸易伙伴对美国产品、服务和投资开放市场。中国整体处于国际价值链、产业链的中低端,推动创新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如美国,维护经济安全、产业安全面临的压力要大于美国。中国更加关注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维护经济安全和产业链安全,消除中国产品和投资在海外市场遇到的壁垒。

  目前,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已超过25%。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广度上,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规模庞大、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贸易竞争力的重要18源泉。中国供应链和配套优势明显。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中国深圳地区已形成世界上最具有成本竞争力和规模最大的电子产业供应链。美国苹果公司的手机、电脑产品在全球有700多家供应商,其中近一半在中国。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素质良好和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按照国际统计口径,2015年中国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为10.03亿,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总人口只有7.3亿,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够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提供大量熟练工人和基础研发人员。据测算,2016年美国蓝领工人薪酬是中国工人薪酬的8倍多,美国劳动力综合成本为中国的7-10倍。中国基础设施具有后发优势。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水运、港口、隧道、水利、电网等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

  《福布斯》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大的15家科技公司中有10家总部位于美国。2015年全球500强科学研究机构排名中,美国有198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入选,其中前10名的研究机构中有9所来自美国。世界149个热点和新兴研究前沿领域中,美国在143个领域都有核心论文入选,在108个领域的核心论文数排名第一,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突破有8成来自美国。这决定了美国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独步全球,雄踞全球制造业19产业链的高端。美国部分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美国在电、气、土地、物流、原材料、融资、税收等领域有成本优势。美国土地平均价格基本相当于中国二、三线城市土地价格。美国工业用电价格约为中国的一半,汽油均价约为中国的2/3。综合物流成本约为中国的一半。美制造业融资渠道更加多元,且企业融资成本低,贷款利率约1%-3%,远低于中国的水平。美国服务业高度发达,产业门类齐全。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美国服务业年产值占GDP的比重已高达79.5%,而中国同期服务业比重仅占50.7%。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测算,美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中国的4倍。2016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达到2494亿美元,而当年中国服务贸易为逆差2409亿美元。

  过去10年里,美对华出口年平均增速达到11%,不仅高于同期美总出口4%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同期中国对美出口6.6%的平均增速。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2016年美对华出口比2001年增长500%,同期美对全球出口仅增长90%。中国已成为美许多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其中以大宗农产品(7.53 +5.02%,诊股)和高端制成品最为典型。根据中方统计,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飞机440架,金额125亿美元;大豆3366万吨,金额138亿美元;汽车25.5万辆,金额121亿美元;集成电路97亿美元;棉花26万吨,金额5亿美元。目前,中国是美国飞机、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出口的62%大豆、17%汽车、15%集成电路、14%棉花,以及约25%的波音飞机都销往中国。

  在这一贸易模式下,中国处于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美国企业则掌握了产品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运储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从中获得了绝大部分利润。以苹果手机为例,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在美零售价为500美元(2009年),其中中国出口组装厂只赚取6.5美元的加工费,而331.7美元被美国国内的设计、运输、分销等环节的企业获得。在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鞋帽等商品中,美国进口商和零售商获益占到商品整体利润的90%。

  按中方统计,2006年至2016年,美对华服务出口额由144亿美元扩大到869亿美元,增长5倍。2016年,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到557亿美元,约是2006年的40倍。在旅游方面,据中国商务部测算,2016年中国游客在美26人均花费约1.3万美元,远超其他国家游客在美花费,当年旅游支出高达352.2亿美元,平均每天为美创造约9700万美元收入。在教育方面,美国为中国学生出境留学第一大目的国。根据美国联邦移民执法局2016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约35.3万人,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34%。据中国商务部测算,中国在美留学生2016年人均花费约4.5万美元,为美贡献约159亿美元收入。在电影方面,2016年中国进口美国影片51部,是其他国家对华出口电影总和的4倍,其中仅分账影片就给美方带来约5亿美元票房收入。在版权方面,中国从美引进图书种类数量远超过向美输出图书,2015年中国自美进口640.08万册(盒、张),进口金额2.096亿美元,向美国出口349.84万册(盒、张),出口金额2060万美元。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种类与向美输出图书种类之比为5.5:1,实物出口贸易金额比为10:1。在商标方面,从2002年到2016年,美国在华转让商标5.4万件,占总数4.15%;美企业在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总数为36716件,占同期商标局备案总数的11.63%。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5年在华美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5170亿美元,利润超过360亿美元。绝大多数在华美资企业业绩良好,中国市场已成为其重要增长点和利润中心。2016年,在华美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收入合计约480亿美元;美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收入合计超过190亿美元。2016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387万辆,平均约8秒钟售出一辆。福特汽车在华销量127万辆,平均约25秒售出一辆,两家企业在华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根据中方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1月,13家美国银行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10家美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保险公司。美资金融机构在华参股设立合资证券公司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5家、合资期货公司1家。共有50家注册地在美国的金融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安永等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均在中国开展业务。美国律师事务所共设立驻华代表处119家。美国投资银行帮助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获利丰厚。根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有279家境内公司到境外首发上市(H股公司),实现165次再融资(包括增发、可转债),筹资总额3151.65亿美元。其中,由美资投资银行担任主承销商或联席主承销商的首发、再融资的项目为124件,筹资额2205.67亿美元,占总筹资额的70%。

  美国对华投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2016年,美国投资者在华投资中有59.8%投向制造业。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10.6%和6.3%。在制造业中,美资企业主要投资领域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五个行业占美企业实际投资的30.6%。美资制造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高科技和信息技术企业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美国是全球数字经济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心,英特尔、思科、微软等美国企业与中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研发合作和人员培训,带动了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借鉴了美国的发展路径,并吸引大批具有在美国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自美进口的高端产品、设备和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据中方统计,2016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机电产品71838亿美元,占机电产品进口总额的9.3%;中国自美进口集成电路9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2%;航空发动机、起落架等飞机零部件34.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7.8%;汽车零部件20亿美元;电工器材、机械基础件28.7亿美元和20.7亿美元,多数为中国所需的高端零部件。自美进口的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较高,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在华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美国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带来了市场竞争,也促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中国产业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美国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直接或间接地为中国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例如,美国汽车制造商对华投资直接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苹果、亚马逊将硬件产品交给富士康等生产企业进行代工,富士康等企业又带动大量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庞大产业群。

  据中方统计,2016年,中美服务贸易额1181.3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18%。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强,双方在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合作,有助于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助力国内产业升级。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自美国技术进口合同1189份,合同金额96.38亿美元,占中国技术进口合同总金额的31.36%;中国对美国技术出口合同1337份,合同金额37.49亿美元,占中国技术出口合同总金额的15.96%。目前,美国是中国技术进口第一大来源国、技术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在文化贸易方面,按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美出口文化产品227.8亿美元。美是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目的国。同时,中国企业也从承接来自美国的服务外包中受益。2016年协议金额2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发包市场,服务外包协议金额占中国承接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协议金额的1/4。

  中国人均资源相对紧缺。以农产品为例,在中国目前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进口大豆、棉花、小麦等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国耕地紧张的局面。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2016年中国自美进口大豆3366万吨,等值耕地资源2.2亿亩。

  自美进口的飞机(2016年进口额125亿美元,共计440架)、汽车(2016年进口额121亿美元,25.5万辆)和医疗器械(2016年进口41额30亿美元)等满足了中国在出行、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随着贸易的发展和美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波音飞机、苹果手机、通用汽车、宝洁洗涤用品、微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可口可乐饮料、卡夫食品、好莱坞电影等众多美国品牌商品已经成为众多中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选择,水果、干坚果等自美进口产品丰富了国内市场产品种类,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据中方统计,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9%来自外资企业,61%来自加工贸易。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而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得以维持较低通胀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自华进口提高了美民众实际购买力,提高了蓝领工人的福利。中美贸易为美国运输、批发和零售行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美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