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业板能否继续一轮可观涨幅? 券商:创业板烟花易冷

2018-03-20 21:22:5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创业板:烟花易冷?

  李敖说,年轻姑娘炫富,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是□□□□□□,要么是□□□□□□□”。

  原文自己百度吧,不大合适放出来。

  朋友圈一个哥们演绎成:一个板块上涨,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是它整出来的钱源源不断,要么是出来整他的钱源源不断”

  朴素而真相啊有没有!前一句是说盈利,后一句是说风险偏好和流动性。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结构分析一下创业板的烟火,到底是烟火,还是不一样的烟火。

  ——经常有朋友会问:读研报该怎么踏出第一步?齐齐鲁的答案是: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开始。

  如果你能发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市场讨论的焦点所在,那你已经不是一个小白了。

  近期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已经连涨1个月的创业板,出现回调并企稳。那么,如何解释前期1个月连续上涨的原因?如何看待这种上涨的性质?创业板能不能接过白马股的行情,继续一轮可观的涨幅?

  结论是,分析师总体并不看好创业板持续上涨。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马上开动,搬运研报。

  创业板为何连涨一个月?

  关于此前一个月创业板的连续上涨,中银国际策略首席陈乐天,在《创业板继续向上需要利率配合》这篇报告中,归因为3点:

  1. 消费股、周期股都面临经济向下、价格向下带来的业绩压力,金融板块受到1-2月数据的抑制,投资者对这两个板块的热情有所下降。

  2. 2月大跌,业绩压力下投资者需要寻找一个方向进行配置。

  3. 政策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允许部分新经济进行并购重组,提高了投资者短期内的风险偏好。

 

  此时,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回顾一下一个月以来的主要事件:先是部分白马股业绩不及预期;而后2月份大票出现的剧烈调整;春节后,“独角兽”话题的热度急剧提升。

  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没错吧?

  我很担心漏掉什么,让我们看看这是不是分析师的主流意见。

  申万宏源(5.02 -0.40%,诊股)王胜上周的《重视创新方向,但莫把主题投机当投资》,题目就很明白,主要观点包括:1.政策催化对于成长板块构成重要支撑,2.成长确实已经跌幅较深,3.少量来自价值股票的松动筹码转移,便可带来小票股价较大的向上弹性。

  天风证券刘晨明的《成长股的阿喀琉斯之踵》是近期热门报告,此文明确提出,2月12日至3月12日这一个月,是成长股一级驱动(风险偏好提升)的超跌反弹阶段,而风险偏好的提升来自于春节前后的流动性改善(利率下行)和对“新经济”友好的政策环境。

  不再更多列举了,我们只要知道,对这轮创业板上涨的归因,没有涉及到以下因素:

  业绩。分子端因素,股价向上拓殖的王道。

  估值。映照分母端的风险偏好,安全边际的底线。

  流动性。映照分母端的无风险利率,这既是投资者的弹药,也是上市公司的弹药。请注意流动性,我指的是全年总体的流动性,而不是春节期间被视为“扰动”因素的流动性(兴业证券(6.79 -0.15%,诊股)王德伦《大创新与核心资产的交谊舞》)。

 

  创业板连续上涨的条件

  关于创业板此前一个月的连续上涨属于什么性质,反弹还是反转,是个关键问题,因为对性质的判断决定了行情的级别是以“月”为单位,还是以“季”、“年”为单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创业板实现连续上涨的条件,分析师意见也大体一致。

  陈乐天开出的一般条件如下:低估值、基本面反转和宏观环境配合。

  论据是比较充分的,过去两年,食品饮料、银行、保险的行情都是这样。

  而具体到创业板身上,条件如下:低估值、基本面反转以及利率持续下行。只是将“宏观环境配合”具体为“利率持续下行”。

  为什么呢?答案在他一年前的一篇报告中:小盘股比大盘股对利率更敏感。其中的逻辑在于,企业的现金流主要由现有资产和未来投资两部分生成。小盘股资产以未来新增投资为主,大盘股资产以现有资产为主。由于投资的成本因素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相对于现有资产,未来投资对利率更敏感。因此,较低的利率有利于成长股,较高的利率则不利于成长股。

  如果是孤证的话,不见我们看研报的功力。

  刘晨明在今年2月末的《再论成长股的三级驱动力》中,提出的成长股三级驱动模型,是风险偏好-业绩-利率。你看,基本是一样的结论。

  上图取自长城证券汪毅报告《成长躁动之后何去何从?》。也是一样的结论。

  上图取自光大证券(12.79 -0.47%,诊股)谢超的报告《反弹之后怎么办》,进一步说明了利率、主板、创业板之间的关系。这个讨论过程蛮有意思,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埋在报告的后面部分。

  这一节想必不用总结了吧,

  当然,不同意见是存在的。比如申万宏源王胜,他认为,无风险利率上行成长股未必不表现,无风险利率下行市场风格并不必然转向成长。当然,他对利率、成长股线性关系的否定并不代表看好成长股,结论导向另一个变量:业绩。

  好,下面说业绩。

  创业板会继续上涨吗?

  本节均为短期视角——

  业绩大考一触即发。

  根据刘晨明的统计,3月底到4月初,和4月底,是年报的两次集中披露期,而创业板公司更是被要求在4月10日前强制披露一季报预报。

  那么分析师如何判断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大考呢?申万宏源傅静涛认为,与价值股“先分化,先验证,先走弱”一样,成长股也会经历如是过程,因此,“4月一季报窗口,成长板块总体走弱,个股分化是大概率。”

  陈乐天更悲观一些,他指出创业板业绩增速及ROE还在下降:“根据创业板企业2017年全年业绩预告,剔除温氏和乐视后,创业板业绩增速下降到15%,利润增速比前三季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同样悲观的还有张安宁,他甚至提示:

  他认为2018年全A盈利增速将下行,这个风险大概率在一季报披露期集中释放。

  当然,创业板约束因素还包括我们熟知的商誉减值、业绩承诺到期等。

  硬币的另一面是,很多分析师现在重弹周期股的调调。比如“成长之后或是周期”,比如“此消彼长,周期回归”等。

  最后的真相

  正如前文强调的,对创业板的看空意见基本集中于短期(事实上,现在单边看多创业板的分析师可能只有3位,这是我浏览研报标题的结果,不精确)。

  从年初周期股的大热,到2月份的大调整和创业板的“春季攻势”,2018年一开年就不同凡响。那么,现在分析师主流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呢?为大家梳理一下:

  1. 以王德伦、王胜为代表的“立起炉灶”派:王德伦主推“大创新”线索,可以用“成长龙头”来描述,但他明确表示:成长龙头≠创业板,创业板整体业绩增速仍在下行;成长龙头受益≠风格切换,行业内分化未来也可能仍将持续。王胜则有超越于周期、消费和成长分类之外的“无偏见龙头”风格分类。

  2. 以海通荀玉根、安信陈果、光大张安宁为代表的“均衡配置派”:荀玉根主张“价值龙头携手成长龙头”;陈果主张在成长板块中寻找盈利超预期优质公司,同时搭配估值合理盈利平稳的消费品公司;张安宁主张消费、金融做底仓,博弈看周期,弹性看科技、科技需择时。

 

  ——我把“均衡配置派”的人说少了,这一派目前还是很主流的。

  3. 深挖创业板、成长股派。如刘晨明,主张:板块间,创业板的业绩改善可能好于主板与中小板;行业间,TMT行业的增速预期都有所回升;行业内,成长龙头业绩趋势和估值水平均占优。

  4. 周期派。包括陈乐天、广发戴康、汪毅等。陈乐天此前推荐了符合他趋势行情三标准的火电板块,戴康认为大周期相对盈利预期正在改善,汪毅建议关注供需格局有望改善或具有涨价预期的细分周期股机会,包括钢铁、建材、有色(铜)、化工(磷化工)等。

  当然,这还是短期意见。如果问创业板和成长股中长期意见,总的观感是,分析师仍然持乐观态度,只是,眼下还没到时候,还没到时候。

  这种局面再次说明,今年比去年难做得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