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刚刚,李嘉诚宣布退休,盘点这位华人首富一生的前前后后

2018-03-16 17:20:13 信息来源:金融投资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回顾李嘉诚的一生,人生最难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不知向何处去,又不知怎样行动。这就是“零起点”的痛苦。但反过来讲,“零起点”又是最具人生意义的,它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方向。

  16日,今年将满90岁(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事实上,早在2012年李嘉诚已安排妥当他的商业帝国接班事宜。其长子、长实副主席、联席董事总经理李泽钜接管李嘉诚几十年来打造的商业帝国。幼子李泽楷获得巨额资金,而李嘉诚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过,会帮助幼子收购他心仪的项目。

  自6年前宣布分家之后,李嘉诚已逐渐淡出长和的日常管理。在每年一度的长和业绩会上,李嘉诚也多次强调,大儿子李泽钜已经可以胜任。

  李嘉诚的“零起点”

  回顾李嘉诚的一生,人生最难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不知向何处去,又不知怎样行动。这就是“零起点”的痛苦。但反过来讲,“零起点”又是最具人生意义的,它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方向。

  从李嘉诚的成就看,他既然并非天生的幸运儿,那么一定从祖上继承了极佳的商业基因,是个商业天才了?

  答案恰恰相反。

  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诞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老师。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难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奔家景富饶的舅父庄静庵,惋惜未几父亲因病逝世。

  身为宗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附别人,决议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倾销员。因为勤恳长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第一桶金来自长江塑胶厂

  

  1950年夏天,李嘉诚破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体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开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惹人留神的小新闻,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行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即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代,人们对物资生涯将有更高的请求,而塑胶花价钱低廉,雅观慷慨,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要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加。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光,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员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出产基地,李嘉诚也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感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信任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峻畅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神通,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成败在于大展地产事业

  

  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即其舅父庄静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则在1966年降生。

  1965年2月,香港产生了重大的银行信誉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纭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逝世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远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畸形,经济复苏,大量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便宜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备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选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应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失掉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暗中收购九龙仓股票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很多大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存在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的便直指怡和集团的重要旗舰“九龙仓”。

  他经由细心研究后,决定采用不留余地、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疏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觉得大势不妙,即时安排反收购行为,在市道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难堪。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取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自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员。李嘉诚这一仗,堪称一举两得,既防止了与关联亲密的汇丰银行有正面抵触,又使包玉刚引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获得九仓节制权。

  包玉刚识豪杰、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伏下一着。

  成功掌握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人意料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外,最令李嘉诚难忘的成功,是成功的掌握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取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曲折包抄。他指挥手下,以极疾速度暗中廉价收购“和黄”,很快便持有该公司70%的股票。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察觉李嘉诚的举措时,固然匆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多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赞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领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如手到拿来般,顺利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把持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观;而李嘉诚更因而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当时,并不人追问当中要害性的一役,是汇丰银行动何乐意将手上的和黄股票卖给李嘉诚。此中的起因,直到1998年李嘉诚才说出。本来,当年汇丰极为观赏李嘉诚的治理方式,以为由他率领和黄,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乐意相助。成果亦证实,和黄在李嘉诚手上,不出多少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升级世界首屈一指的跨国企业。

  80年代当前,李嘉诚的幅员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大。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给、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构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70年代起:发展海外投资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诚已发展了海外投资,至80年代,他逐渐有目标扩展有关的投资比重,进行企业寰球性策略。分辨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依据地。事迹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90年代,他早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始终坚持着这个领导位置。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操纵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卖给德国电讯团体,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载。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持续两年榜上著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屡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出色企业家,还5度取得国际级知名大学颁授的声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占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含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2001年:上榜全球50大富豪榜

  

  2001年,《日曜日泰晤士报》发表全球50大富豪榜排名榜,上榜的华侨人士只有3名,且全为香港富豪,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李嘉诚并被评为全球最有钱的华裔富商。

  由美国《贸易周刊》编纂部180余位资深编辑及其全球各地24位记者评比的“2000年度25位最佳经理人”,李嘉诚成为全球惟一入选的华人企业家,名列第11位。

  2003年7月1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富人榜”.中国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排名榜单第五名。

  积极发展公益事业

  

  他响应中央政府科教兴国的号令,捐巨资同教育部协作,实行“长江学者嘉奖规划”.他不仅多年来爱国爱乡,器重教育卫生事业,热情公益,而且一往情深,尽心极力。

  “我当初的事业,是有比拟大的发展,但对我来说,我最重视的,是国度教育跟卫惹事业的发展。只要我的事业不破产,只有我的身材还好,头脑还明白(他指了指本人的头),我就不会结束对国家教导卫生的支撑。”----1993年6月李嘉诚语。

  正如香港老先辈庄世平先生所说:李先生为人谦恭,坦诚,取信,真是名不虚传。从1980年开端,他陆续斥资18亿元,在中心政府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创立了汕头大学;1994年捐资1100万元,辅助故乡潮州贫苦地域,建了50所基本教育学校;1997年,捐资1000万美元,为北京大学建新藏书楼;2000年,捐资2400万美元,参加国家互联网InternetII发展打算,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将来互联网技巧研讨核心等……

  多年来李嘉诚总捐款额超过30亿港元,7成多捐款用在内地,两成多用在香港。他简直每年都向内地捐助1亿元以上的资财,创办大批公益事业。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必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懂得前沿思维实践和迷信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实在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