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月券商承销保荐费下滑60% 中金招商华泰联合国元逆势

2018-02-04 18:33:15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8年首月,券商投行日子有点难过。

  与去年1月新申报数量、批文发放数量以及发行上市成功企业数量的热火朝天景象不同,2018年首月“太冷了”。

  如果说持续的低过会率,给保代们预期蒙上灰纱,那么1月份,仅有15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同比下降逾七成的现状,则意味着保代们当下碗里的粥也越来越稀。同时,新申报数仅为去年的十分之一,批文发放数量保持在低位,都对从事IPO保荐承销的从业人员的心态正产生负面影响。

  同比数据来看,1月份上市家数下降七成;募资总额下降54.21%;券商承销及保荐费用下降60.65%;加权平均承销及保荐费率下降1.45%。

  投行分化现象也极为明显,一方面是承销保荐费下滑60%,另一方面,却是中金、招商、华泰联合和国元的逆势提升,分别同比增加了288%、195%、132%和68%,这些券商的排位也明显提升。

  1月成功发行上市企业数同比降七成

  据统计,2018年1月共有15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募集资金137.14亿元,而去年同期,有54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募集资金299.47亿元。企业数量和募集资金均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券商的承销保荐费总体也下滑60%,下降到7.4亿元。下表更能直观感受变化情况:

1月券商承销保荐费下滑60%,中金招商华泰联合国元逆势提升,投行找出新打法

  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证监会下发批文的速度明显放缓,每周拿到批文的企业数量维持在5家以下。1月份,共有14家企业拿到批文,周平均不到4家。批文发放速度的放缓,也带来了企业上市数量的降低。

  除了数量的降低以外,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虽然平均募资金额同比出现了近六成的上升,但加权平均发行费用出现了2%的下滑,占发行费用大头的承销及保荐费也下滑了1.45%。这意味着,发行上市三方服务费率在下降。发行费用由承销及保荐费、审计及验资费、法律费用、信息披露费和其他费用构成。据统计,其他项目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金公司、招商、华泰联合、国元等保荐承销费逆袭

  考虑到存在已经过会但最终未能发行成功的案例。记者的统计券商保荐收入时,仅以成为发行上市为准。1月,除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各成功保荐2家企业成功上市以外,其他11家券商均各自成功保荐1家企业发行上市。

  同比来看,在整体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中金公司、招商证券(19.31 -0.77%,诊股)、华泰联合以及国元证券(10.53 -0.47%,诊股)出现了承销保荐收入的大幅上升,分别同比增加了288%、195%、132%和68%,这些券商的排位也明显提升。

  承销金额增加是承销保荐收入大增的重要原因,如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均同比增加逾四倍。华泰联合和国元证券承销金额也分别上升了220%和43%。

  不过承销金额增加并不一定带来收入的增加。以西部证券(12.13 +1.00%,诊股)为例,在承销金额增加近四成的情况下,承销保荐收入却同比减少了一成多。西部证券保荐承销成功的企业是新疆火炬(40.33 +5.38%,诊股)。

  此外,第一创业(9.00 -2.07%,诊股)、华林证券和中国中投实现了同期零的突破。去年1月,三家券商并未有保荐成功的项目。2017年全年,前述三家券商分别保荐完成了2-3家企业成功上市。这意味着,截至1月底,三家券商完成了去年全年工作量的至少三分之一。

1月券商承销保荐费下滑60%,中金招商华泰联合国元逆势提升,投行找出新打法

  注:2018年1月未出现联席承销项目。2017年联席承销项目的数量、总承销额、保荐承销费用在统计时均按照参与联席主承销商的个数平均分配。

  投行自找新打法

  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上市公司的审核工作一直呈现从严趋势。今年一月,关于低过会率的讨论达到新的高峰。从事IPO保荐的保代们可谓哀嚎遍地。

  近期,低过会率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据记者统计,1月份新申报企业数仅有2家。同比去年20多家新申报的“热闹”显然冷清了很多。虽然按照常规,当前不少申报企业会面临财务数据更新的影响因素,但同比数据更说明了企业对当前低过会率的谨慎态度。

  截至记者发稿时,证监会尚未更新上周的首发上市排队情况。根据1月25日的最新数据,结合本周过会和发放批文情况计算,目前已经过会,等待拿批文的企业有26家。按照周均发放3-4家批文的速度,大约经过6-8周这些企业也都可以拿到批文。

  另一方面,据记者统计,1月周平均安排了11家企业上会。截至1月25日,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32家。按照1月的上会数量水平,正常情况下,最晚十个月之后也将实现“即报即审”。

  因此,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地区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低过会率并不可怕,关键还在于企业的质地。按照现在的情况,企业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后,很快也能重新排队上会了。

  一位南方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到近期过会率低,有加速清理IPO堰塞湖的因素,未来过会率总体会呈上升态势,但是IPO从严审核、常态化发行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在这位资深投行人士看来,在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从严审核常态化、批文发放速度放缓,但并不意味着好日子结束。券商投行应考虑换一个活法,比如部分投行可以考虑改造自己的投行属性,转型为私募融资和并购为主,尤其是TMT等领域的新型投行,也可围绕大企业并购重组整合提供资金和服务。此外,还可协助二级市场第三方举牌,要约收购等等,这是一个新时代,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被深刻改变了。谋略第一,做事第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