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业板相对主板估值步入历史低谷

2018-01-20 11:56:43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8年以来A股市场剧烈分化,大小盘股割裂加剧。随着沪综指15个交易日拉出14根阳线,创出两年新高,接下来是小盘股迎来逆袭时机,还是大盘股继续唱响主旋律?

  蓝筹占优或延续

  中国证券报:节后大盘连续上攻,创出两年新高。接下来,以消费、大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是否仍是行情焦点?

  周旭:节后指数连续创出“熔断”以来新高,上证50指数一如既往担当反弹先锋,消费、大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连续两年强势表现的背后是A股机构化、国际化进程中核心资产价值的重估。

  从基本面的角度看,消费龙头股的估值修复行情已经接近尾声,未来股价的进一步上行需要依靠业绩的提升。目前两市已经步入年报披露阶段,业绩超预期的个股股价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对于金融板块,目前A股市场银行、保险板块估值相比较于海外市场仍属于低估,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的提高,金融板块依然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且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企业资产负债表不断修复下,银行景气度向上的逻辑依然存在,为股价上行提供空间。但就短期来看,目前市场虽有增量资金入场的迹象,但两市量能依然维持在5000亿元上下,承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上证50逼空式的行情难以持续,短期存在休整需求。

  谷永涛:元旦之后,上证综指震荡攀升,已经创出两年来新高,但是如果从结构的角度看,市场分化仍然严重。从指数上看,元旦之后上证5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涨幅最高,中小板和创业板相关指数涨幅最低。从个股的涨跌幅来看,统计2017年年底前上市的个股,截至2018年1月18日收盘上涨个股为1495只,下跌数量为1789只。

  目前市场对蓝筹股的偏爱,基本延续了2017年的市场格局。市场呈现出蓝筹股风格,与当前的经济环境有关。我国经济数据以及全球宏观形势均呈现好转,2017年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得到部分验证。在宏观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不断加强,投资者对于业绩的认可度也在提高。对比我国的市场结构,蓝筹股相对而言盈利能力更强,多数个股处于估值合理区间。

  此外,目前市场的利率水平依然处于高位,对估值的压制仍然存在,高估值个股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综合目前的市场环境,经济复苏预期仍在,投资者对于业绩的认可度有望进一步加强,利率中枢高位震荡的格局下,高估值个股表现仍然受到压制,市场格局延续蓝筹股风格的概率较大。

  魏颖捷:节后价值和题材分化加剧,背景是金融去杠杆下确定性溢价的体现。在2017年宏观经济增速超预期,利率债为代表的无风险收益率上行,金融强监管和去杠杆的导向仍在加剧的环境下,市场的风险偏好仍处于压缩状态。

  年初以来表现好的金融、消费板块的逻辑为业绩稳定,估值合理。以大金融为例,市场对于影子银行扩张带来的坏账担忧随着金融监管而逐步降低,资产质量提升带来的内生估值中枢提升空间超过了无风险利率上行对估值中枢的压力。随着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的收效,传统产业的头部集中效应会更加明显,如房地产。相反,2013-2015年活跃的大部分中小创受到无风险利率上行的压制,估值水平只是处于历史均值,并未出现低估。市场上,2018年以来募集“爆款”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多数都是以白马价值策略为主,这部分资金作为增量资金,短期内对于白马和蓝筹仍会有一定提振。

  结构性行情依旧

  中国证券报:元旦后创业板先扬后抑,接下来是否有可能迎来补涨?短期风格会不会有所切换?

  周旭:目前两市微观层面分化明显,创业板及中证1000指数均创下本轮调整以来新低。压制创业板表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估值回归问题。目前创业板估值在40倍左右,其估值相对主板的溢价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随着一批“创蓝筹”泡沫的破灭,小市值个股成长性更高的逻辑已经不能为市场所接受。在创业板业绩增速相对主板更具优势的时间点来临之前,市场对其内生增长能力的质疑难以缓解。

  二是节后在央行呵护下,市场流动性环境较节前有所缓解,但资金利率却依然易上难下,国债期货市场弱势调整。稳中偏紧的流动性环境下,市场更青睐防御性板块。因此短期来看,市场出现风格切换行情的可能性有限。但随着年报业绩的披露,部分创业板个股业绩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估值和业绩匹配的个股会存在结构性机会。

  谷永涛:目前市场对于创业板的认识有分歧,一方面是板块持续弱于全市场的表现,一方面是创业板整体的绝对估值水平依然较高。虽然当前指数的估值水平相对于历史高位有大幅下降,但绝对估值仍然较高。但通过对板块内部个股的估值分析,发现其估值差异较为明显,部分个股估值水平已经位于全市场中枢以下。此外,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个股的资产负债表也有所修复,板块内部部分优质个股的成长性已经逐渐显现。

  对于创业板而言,应该避免用板块的眼光整体看待,而应该更加关注个股。在经济复苏的环境中,市场对于业绩的关注度提升,创业板中盈利能力较强、业绩增速稳定且估值不高的个股,有望获得市场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创业板整体的商誉占比依然较高。根据2017年三季报分析,创业板板块整体商誉值,已经占其净资产的20%,为三季度净利润的3.3倍。企业商誉需要做减值测试,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中,审计会更加严格。

  魏颖捷:创业板面临的最大压力是无风险利率上行背景下的估值承压,同时宏观环境体现出利润向行业头部公司集中的趋势,对于不处于行业绝对龙头地位的创业板公司而言,股价转势与否面临内生性增长与无风险利率上行之间的博弈。但创业板趋势性行情的契机尚未出现,更多的是创业板公司内部的分化。有基本面支撑和内生增长稳定的创业板公司会逐步走出慢牛趋势,而依靠概念和题材的公司仍会承压。

  以业绩为准绳择股

  中国证券报:结构性行情之下,投资者应如何操作,中期和短期机会何在?

  周旭:结构性行情下,投资者应该坚守以业绩为准绳精选个股的理念。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大金融、大消费以及部分具有技术“护城河”的科技股依然是市场主要的机会所在。银行净息差改善,不良资产率企稳是行业基本面发生的重要变化。目前A股银行板块PB为1.15倍左右,与国际上相比依然具备优势。保险行业受益于居民理财及防患意识的提高,保费收入维持稳中向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提升直接增厚行业利润,保险行业基本面持续上行。对于大消费板块,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于高端品牌的消费欲望将得到提升,因此行业景气度依然向上。但短期部分蓝筹股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偏高的水平,未来股价的空间取决于业绩。短期来看,目前两市逐步步入业绩公布的窗口期,部分成长性确定的个股前期遭到错杀,因此存在向上修复空间,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地产、建筑等前期滞涨的蓝筹板块估值依然处在较低位置,短期存在一定的补涨空间。

  谷永涛:通过对市场数据的统计,2018年元旦至今的市场格局,仍然延续了2017年的主要特征,一方面是蓝筹股表现相对较好,另一方面是周期股与价值股配置动力仍然较强。中期而言,蓝筹股、周期股和价值股仍然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虽然2017年价值白马股涨幅较好,但对比估值情况,可以看到市盈率扩张明显低于个股涨幅,其重要原因是业绩的支撑力度较大。此外,虽然价值股的估值中枢有所抬升,但对比全市场,并无明显的估值泡沫。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深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估值结构有望发生结构性转变,价值股仍然有估值抬升预期。结合较强的业绩预期,价值股的配置力度依然不弱。

  自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周期品行业的供给结构,2017年的冬季取暖带来的环保限产,又进一步扭转了供需结构。随着春季开工期的临近,去产能和限产导致供需结构的改变,有望在市场上不断演绎出来,带来中期的行业投资机会。

  魏颖捷:目前A股的操作难度很大,市场热点主要集中于白马和蓝筹,上述品种处于价值重估和价值高估的过渡期。随着机构抱团配置需求在股价上逐步反应,白马和蓝筹的短期安全边际正在下降。短期看大金融和大消费等概念还有惯性空间,但中期面临分化的概率很大。中期的机会还是集中于泥沙俱下的中小创中,其中不乏价值股。在市场风格向价值型和业绩转型,A股市场偏好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下,未来市场对于个股的关注会从单纯的大盘和小盘转向行业和公司的具体判断,如中小创中的医疗保健、互联网概念等有布局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