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IPO过会率新年以来骤降至50% 股民发审明显趋严

2018-01-13 14:29:52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IPO过会率 新年以来骤降至50%  

  广州日报讯 (文/表 全媒体记者张忠安)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在10日发审委审核了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2家未获得通过,过会率仅33.33%。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累计有14家公司准备上会,但最终获得发审委通过公司只有7家,过会率从2017年的79.33%骤降至50%。

  有股民称,今年以来发审明显趋严,新股发行步伐明显放缓,可能会提升二级市场次新股的稀缺性。而机构人士则指出,经过发审委严格把关,当前次新股质量有望得到提升,随着发行放缓,经过调整后的优质次新股存在布局机会。但能获取多大的收益,既要市场情绪,更要看上市公司基本面。

  过会情况:

  14家公司拟上会仅7家通过

  周五,开板后的次新股广东骏亚、宣亚国际、贵州燃气强势涨停,设计总院、艾德生物、拉夏贝尔、风语筑等次新股涨幅也都超过5%。有市场人士指出,今年新股发行放缓,使得次新股逐渐获得部分资金的关注。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在拟上会的14家公司,仅7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率骤降至50%。

  机构预测:

  今年IPO节奏或有所放缓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林怡仲预计,鉴于新成立的发审委的上巿审核倾向更为严谨、严格的趋势,预计2018年A股IPO仍会保持活跃,但节奏比2017年有所放缓,为300~350宗,融资规模为1800亿~2000亿元。

  实际上,记者梳理也发现,今年以来IPO过会难度激增。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以来共有14家排队公司拟上发审会。不过,最终有2家公司取消审核,5家公司被否。其中, 1月10日发审委审核了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仅1家公司过会。这也使得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过会率降至50%,在A股新股发行历史上较为少见。2017年发审委IPO过会率为79.33%,2016年为91.14%,2015年也高达92.28%。

  投资次新股还得看业绩

  有机构研究员表示,当前IPO堰塞湖有效缓解,大发审委履职后,IPO审核通过率下降,关注的焦点很多很细,这也将减少新股上市后的“黑天鹅”频率,使得新股整体质量得到提升。经过调整后,次新股稀缺性价值有可能慢慢体现,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但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业绩表现依然是投资的核心指标。

  统计显示,去年上市的次新股中,2017年前三季净利润平均增长21.6%,而2016年上市新股当年前三季净利润增幅为6.55%。不仅业绩整体向好,高增长公司比例进一步提升,2017年上市且前三季净利润增幅超三成个股占比达32.41%,高于2016年8个百分点。

  在166只公布了2017年度业绩预告的次新股中,预增的公司有117只。这也意味着,“报喜”比例高达70.48%,远超A股整体(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62.31%的报喜比例。

  “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一个是上市后涨幅太高。另一个问题是次新股没有历史数据参考,比较难把握。很多时候,次新股都是市场情绪的反映。”一位券商投资顾问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这位投资顾问表示,次新股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存在投资的机会,但市场分化也会加剧,最终能否跑赢指数,还是要靠行业景气度、公司本身基本面等核心指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