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大反弹 脱欧警报解除?
2016-06-30 16:34:5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过去一周,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全球股市最恰当不过。上周五(6月24日),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肆虐全球市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股市一度大幅下挫7%、4%、5%和2%,A股跌逾1%。上周五美国盘前期指竟然一度暴跌逾5%,触及熔断阈值。眼下,全球股市绝地反弹,幅度之大甚至令一些交易员都看傻了眼。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截至北京时间6月29日收盘,欧洲股市收盘大涨——德国DAX30指数收涨1.93%,英国100涨幅为2.67%;此外,美股大幅收涨逾1.5%,终结两日恐慌性抛售。同日,香港恒生指数也转跌为升,收涨1.27%。
“脱欧的悲观情绪已经暂时被消化,大盘理当反转,当然这个反弹幅度之大令人傻眼。”一位美股交易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就标普500指数而言,大盘止步于200天均线,也就是2037点的位置。现在上方反弹的阻力是——2037~2040点的第一阻力,第二阻力也就是2050点,即100天均线。”资深美股交易员、清溪资本合伙人司徒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前只是技术性反弹,美股可能仍将在7~8月承压。
民生宏观海外组负责人张瑜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英国还没实质性脱欧,市场即期调整(上周五)总是超调的,未来出现新进展不排除股市继续下挫。
全球市场超跌反弹
《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款规定了欧盟成员国退出的程序,任何国家离开欧盟都将触发欧盟《里斯本条约》第50条。根据该条规定,如果成员国确认要脱离欧盟,欧洲理事会应在2年时间内和该国就“脱欧”后关系变动达成协议,并提交欧洲议会批准。
然而,本周一,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Osborne)重申了此前首相卡梅伦的立场,第50条款项只能由新首相来申请触发,即要等到直到英国新首相上任、新政府明确了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之后。当前,市场预计新首相将于今年10月上任。
“英国不触发第50条款就不算正式脱欧,在没有出现后续发展前,市场反弹是符合预期的,”张瑜告诉本报记者,类似事件的冲击都是脉冲式的。
避险情绪的消散也迅速反映在全球股市表现中。截至北京时间6月29日凌晨收盘,标普500指数涨幅达1.78%,报2036.09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幅达1.57%,报17409.72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为2.12%,报4691.87点。CBOE波动性指数(VIX,俗称“恐慌指数”)收跌21.38%,报18.75,创2011年以来最大单日收盘跌幅。
此外,欧洲、香港股市都绝地反击。而早在6月24日脱欧当日,英国三大银行股价暴跌近20%,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银行及巴克莱银行。
“就美股而言,已将前日波动率很高时做空的仓位平了大部分,目前还有剩余的长线做空仓位。如果大盘继续反弹,波动率下降,那么也会平仓。”司徒捷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上方反弹的阻力是2037~2040点(第一阻力),100天均线2050点(第二阻力),然后就是2075点(第三阻力),“假如市场非常强悍,那么最后的阻力是2100点的位置。”
不过司徒捷也表示,美股大波段跌可能是7~8月,即季报期开始后。
眼下,除了股市和商品市场外,全球汇市波动也有所缓解。截至北京时间6月29日19:30本报记者发稿前,英镑/美元报1.3445,此前一度跌入1.2区间;美元指数小幅回调,而人民币中间价此前连续3日大幅贬值,累计贬1.3%(870BP)至6.6528,昨日中间价上调204个基点至6.6324,此后再度小幅走贬。
油价反弹但拐点或至
不可忽视的是,风险情绪释放也推动国际油价反弹,这也进一步助推股市回升。
嘉盛集团分析师FawadRazaqzada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受脱欧影响连跌两天之后,本周二,油价和股市及英镑一起反弹。这些市场严重超卖,所以反弹是迟早的事。”同时,挪威多个原油和汽油油田可能于周六开始罢工的前景同样支撑起油价。同时,美元也有所回落,进一步缓解美元计价商品的下行压力。截至6月29日18:46,本报记者发稿前,布伦特原油报49.87美元/桶,较前日涨幅1.24%。
6月24日,英国公投结果显示退欧派获胜时,风险资产全线下挫,油价也在投票结果公布当天大跌5%。
今年上半年以来,油价从20美元区间一度突破50美元,究其上涨动能,供给再平衡预期应该是油价2月以来反弹的最核心动力。
东证期货原油分析师金晓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全球出现诸多供给中断因素,包括Kirkuk-Ceyhan管道被蓄意破坏、北海油田检修、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尼日利亚的NDA袭击油气基础设施、利比亚Harrigen港出口被封锁和加拿大森林大火等。此外,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下降。“供给端出现明显收缩,同时亚太地区和美国的原油进口需求在年初呈现较高的增长。市场因此看到了再平衡的希望。”
不过,好景可能不会维持太久。金晓称,供给中断因素多难以持续,而原油的进口高增速难以贯穿全年。北美油企对产量达成目标较为乐观,美国原油产量断崖式下降预计难以实现。北美油企虽加速破产,但是重组后的公司更是轻装上阵,以更低成本生产。
英国脱欧警报尚未解除
就现阶段来看,如果认为英国脱欧给全球带来的冲击波已经结束,这可能为时过早。
张瑜表示,目前只是公投胜利,实质性脱欧尚未开始,议会是否通过、《里斯本条约》的具体触发时点、后续谈判节奏等都存在较大变数,因此风险还未释放完全。
法国外贸保险公司(COFACE)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短期来说,英国脱欧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多取决于未来政治发展和央行行动。英国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都可能会采取行动,提供更多流动性,以缓和金融市场波动。此外,西班牙大选的不确定性也需要密切关注。此后,在2017年的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荷兰、法国以及德国都将分别举行大选,这也或将成为波动高发期。
COFACE也指出,此前市场的大幅波动都是由于公投可能产生的长期结果所导致的,未来的关键在于英国和欧盟的一系列谈判。尽管英国与欧盟的谈判期为两年,但加拿大与欧盟的贸易协定谈判持续了七年之久,至今仍未通过,因此两年的谈判期将会被大概率拖延。
眼下,放在英国面前的有几类贸易协定模式——即欧洲经济区(EE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关税同盟(CU)、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MFN)、自由贸易协定(FTA)。
当然,谈判协定更多取决于新任英国首相的政策决定,“下一任首相很可能来自于脱欧阵营,因此挪威式的协定可能性较小。如果默认转向WTO模式,就意味着英国将面临更高的关税,以及无法进入单一市场。这是最为糟糕的情景,长期脱欧的经济成本会更高。”COFACE指出。
COFACE还表示,在英国,最有竞争力的出口部门包括医药、汽车,其届时可能会被征收高关税。“不过,英国可能也会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尤其是对金属行业。长期而言,脱欧对于金融部门的影响仍然未知,金融部门占英国GDP的8%,是OECD平均值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