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监管层火速清障 A股纳入MSCI概率超六成

2016-06-01 14:44:21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A股纳入MSCI(美国明晟公司)新兴市场指数的预期尚未兑现,不少资金却已蠢蠢欲动。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迎来久违的放量大涨。这真是MSCI向A股敞开大门的前兆吗?最终结果将于6月15日揭晓。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第一财经记者日前通过邮件与MSCI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将针对A股能否纳入MSCI召开新闻发布会,且乐意安排电视媒体进行采访,但新闻发布会的举办地点及时间等细节尚未明确。

从MSCI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A股本次纳入MSCI指数的几率较上次确实提升不少。2015年6月9日,MSCI临时通知取消了原定于次日11时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发布会,改为同日7时召开电话会议。当日宣布的结果也不出预料——暂不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去年,额度分配程序、资本流动的限制、权益的所有权界定等成了A股进入MSCI的“绊脚石”。不过,“中国监管层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开展了大量工作,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这大大增加了今年A股被纳入MSCI的几率。”中信策略团队表示,假设A股被以5%的权重纳入,将直接影响被动型资金(占1/6),也就是220亿元人民币或直接流入A股。一旦全额纳入,将吸引万亿人民币的增量资金。

 

 

踢开三大“绊脚石”

MSCI自2013年开始启动了将A 股纳入其全球指数的审议,并于2014和2015年对纳入A股进行了两轮市场咨询,最后都以决定暂不纳入A股告终,但A股继续保留在审核名单上。从近几个月的动作来看,中国监管层推动A股纳入MSCI的决心可见一斑。

 

 

MSCI曾在2015年6月的市场分类审议中指出,国际投资者对A股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经过一年的努力,A股在上述三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首先,就投资配额分配程序而言,国际投资者希望可以根据其资产规模获得相应的投资配额。同时大部分投资者也希望中国的配额分配程序能够更加程式化、公开透明和提高可预测性。

针对这一点,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6年2月3日颁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取消单个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不得超过10亿美元的限制,而是基于基础额度和新增额度重新计算;对于QFII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基本分配额度(不超过50亿美元)由资产管理规模自动决定,新增额度可向外汇管理局申请,不存在特别限制。

此前,QFII制度规定单一额度的上限为10亿美元,而被动型基金必须完全复制所跟踪的指数(如MSCI新兴市场指数),它们对某一市场的投资需求是按比例由基金规模决定的,可能会超过10亿美元。如今,这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其次,资本流动性限制也是上一次“闯关”失败的原因。中信策略团队指出,国际投资者希望获得开放型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全范围投资工具的每日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率;同时期望针对资本锁定期和资本汇出的种种限制能够减弱或消除。

针对这一问题,外汇管理局的最新规定指出,目前已经允许开放型基金按日汇入汇出资金,本金的锁定期由1年缩短为3个月,且移除了本金的汇入期限,但QFII每月累计汇出资金总规模不得超过上年底境内资产的20%。此外,深港通有望在年内开启,沪股通每日130亿元配额的限制也有望扩容,有效满足国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第三,中国证监会明确认可“名义持有人”和“证券权益所有人”概念。“在中国监管层的积极配合下,虽然仍然存在包括反竞争条款在内的一些制度不健全,但预计并不会对A 股纳入MSCI产生实质影响和阻碍。”中信证券表示。

“千股停牌”警报或解除

当然,A股的MSCI“闯关之旅”并未到此结束。2016年4月,MSCI在市场咨询中针对A股市场又加入了两个新问题:大规模主动停牌和反竞争条款限制。

“MSCI此前也向包括我们在内的基金征询意见,经过内部讨论后,我们总体意见是支持的。” 荷宝(Robeco)中国股票基金经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缪子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外资较为担心的是出现“千股停牌”的情况。

 

 

对此,中国证监会更是积极响应。2016年5月27日,两大交易所联袂发布停复牌新规,严格控制停牌时限,并细化了停牌期间的信息披露和延期复牌程序要求,助力A股纳入MSCI。

此外,中国的反竞争条款中规定,任何与A股指数相关的金融产品(包括ETF)即使在国际市场上市,都需要取得中国证券交易所的事先批准。

“除去以上的制度性因素,我们认为2015年6月MSCI婉拒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15年上半年A股估值阶段性高企,风险过高。如果彼时将A股纳入MSCI指数,其市值在整个指数中的占比较高,而MSCI指数是被动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主要跟踪指标,随着被动型基金的配置成本上升,将增加被动投资者的风险。”中信证券指出,经过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几轮调整,A股估值已回到合理区间,因此今年被纳入MSCI的可能性大于60%。

境外基金纷纷看中A股

A股能够纳入MSCI之所以受到各界关注,与届时将有大量资金流入A股不无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更重要的长期趋势——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将继续加速。

就资金流入而言,民生宏观预计潜在流入资金规模大约在241亿美元,而中国股市总市值约7万亿美元,该数额大约仅占0.34%,对于信心的提振大于实质。

A股若纳入MSCI,受影响的三个指数分别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亚洲指数(除日本)及全球指数,跟踪这三个指数的资金大约为1.7万亿美元、0.2万亿美元及2.8万亿美元。当A股以5%比例纳入MSCI指数时,A股在上述三大指数中所占比例依次为1.1%、1.3%及0.1%。

 

 

“根据目前数据来判断,MSCI中国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万科A、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贵州茅台、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权重最高的三个行业则分别为金融服务(32%)、工业(17%)、可选消费(12%)。”民生宏观分析称。

“MSCI长期来看必将把A股纳入,而且也肩负这一责任。”美盛环球资产管理投资董事达亚尔(Ajay Dayal)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5月,富时FTSE指数公司已经启动将A股纳入其全球过渡指数的计划,推出两个包含A股的新兴市场过渡指数。不过,纳入与否已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A股未来的整个国际化进程。”

其实,在富时之后,全球最大的ETF管理公司之一Vanguard(先锋集团)也宣布,其新兴市场ETF所追踪的基准指数从富时新兴市场指数调整为富时FTSE含A股的新兴市场过渡指数,示范意义重大。

目前MSCI China(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的155只标的中,已包括H股、红筹股、P股(香港地区上市的内地民企股)、B股和中概股,但独缺A股。中信证券表示:“MSCI指数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推动将A股纳入其中,将成为‘迈向统一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台湾从初次纳入到全部纳入历时9年,韩国历时6年。在加入MSCI后的6个月,韩国市场下跌22%,中国台湾市场上涨23%,纳入MSCI对股票市场并非一味的利好。缪子美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A股获100%纳入时,相信将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的45%。假如韩国及中国台湾日后被移离,那么中国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有可能上升至超过 56%,成为独立资产类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