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机构摩拳擦掌备战蚂蚁大肉签

2020-10-27 20:50:3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10月26日晚,蚂蚁集团(-- --,诊股)发布了上市发行的公告,认购市场随即火爆,例如,其在港IPO的国际发售部分仅在1个小时后,就已经被超额认购,3小时后,认购金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不乏10亿美元级别大单。

  从27日《红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投资者反馈来看,也均已做好“打新”蚂蚁集团的准备。而对于蚂蚁集团上市后的操作,不同机构之间分歧较大:有机构选择上市开板后“落袋为安”,也有机构认为蚂蚁集团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坚定持有。

  谈及蚂蚁集团此次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多位采访对象表示,短期“抽血”,长期有利于促成更多社保、养老金等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蚂蚁集团认购火爆

  机构投资者摩拳擦掌静待“打新”

  据蚂蚁集团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显示,公司将A、H股的发行价格分别定为68.80元/股和80.00港元/股(经中国人民银行10月23日公布的汇率中间价1港元=0.86068元换算后,约合人民币68.85元/股),并分别在科创板、港交所发行均约为16.7亿股的新股。按此测算,蚂蚁集团总市值将达2.1万亿元,这与其“蚂蚁”的名字显然是不对称的。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作为去年净利润超百亿、增速超20倍、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母公司,其体量更像是“大象”。而这,便成了蚂蚁集团一经申购便吸引了众多资金的主要原因。

  据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在港股IPO的国际发售部分认购火爆。于10月26日开始的申购,仅在1个小时后,已经被超额认购,当过了3个小时后,认购金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10亿美元级别的大订单。而按照市场预期,原本会在29日(本周四)下午5点截止的认购,将提前至28日(本周三)下午5点截止。

  27日,《红周刊》记者就是否将参与蚂蚁集团“打新”问题进行了采访,接受采访的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杭州斌诺资产策略分析师彭子峰、宝鼎投资董事长张亮一致明确表示,已经做好准备,会参与蚂蚁集团“打新”。

  机构看多者认为蚂蚁当前估值被低估

  谨慎者表示上市开板后将“落袋为安”

  对当前蚂蚁定价是否合理的争议,决定着机构投资者对蚂蚁集团上市后的态度。例如,在彭子峰和陈宇看来,蚂蚁集团当前估值就“很便宜”。

  彭子峰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对比截至7月份科创板一周年133家平均70倍的发行市盈率,蚂蚁集团近12个月市盈率才为48倍,相对“便宜”。另外,即使与港股上市的其他新经济公司相比,如50倍PE(TTM)的腾讯、415倍(TTM)的美团点评,蚂蚁集团也有一定的估值优势。谈及未来蚂蚁集团估值空间,其表示:“有可能达到3万亿~3.5万亿的总市值”。

  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则更为直接地表示:“蚂蚁集团很便宜”,在他看来,之所以大家认为蚂蚁集团偏贵,可能是估值体系的不同,尤其是对高成长性的互联网类的企业,大家的估值方法是不一样的。“目前,我看不到蚂蚁集团场景与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三大业务的天花板,所以我会坚定持有。”他分析说。

  相较于前两位的乐观,张亮和李昌民则相对谨慎。张亮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有中签,会在上市之后赚取利润先行“落袋为安”。但后期会持续跟踪蚂蚁集团的发展,结合基本面选择合适的时机,决定是否加大资金持续跟进。

  “因为蚂蚁集团是全球惟一同时具备超150亿美元收入、超20%营业利润率及超40%收入增速的拟上市公司。今年1~9月蚂蚁集团实现了营收43%的增长,毛利74%的增长,且毛利率这几年还在不断的提升。如此大的体量,很多传统公司往往就进入瓶颈期,但蚂蚁集团的增速及毛利率的不断提升,可以判断这仅仅才是开始。作为‘科技+金融’的多重题材,我们认为,按照目前的发行价,蚂蚁集团近12个月市盈率48倍,基于其长期的高速增长,目前的定价是合理的。”张亮说。

  “蚂蚁集团上市开板后便卖出”李昌民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虽然蚂蚁集团的业绩增长的比较快,但对于一个新股来说,68.80元/股的发行价格确实偏贵了。

  对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估值问题,蚂蚁集团首席财务官韩歆毅在27日参加路演时表示,蚂蚁集团已与境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他们普遍认可公司持续增长前景和长期投资价值,认为目前的定价水平合理。

  蚂蚁集团上市短期“吸血”

  有望为A股带来长线资金 提升优质公司估值

  除了吸引“场外”资金,记者还注意到,蚂蚁集团对A股或也有一定的吸金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自蚂蚁集团10月21日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以来,沪深两市的成交额持续低迷。如在10月21日的成交额尚为7060.91亿元,而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则在6300亿元~6800亿元区间,其中最新的成交额数据是6334.01亿元。

  对此,李昌民表示,蚂蚁集团短期会对A股形成一定的吸金效应,但仅局限于其上市之前的这段时间。随着蚂蚁集团上市之后,其对A股的影响就会慢慢削弱。并且,他指出,长期来看,由于蚂蚁集团创造利润的增长是非常确定的,其上市有利于A股资金转向价值投资,引导社保、养老金等长期的资金加速入市,也有利于国际的资金加大对A股的配置。

  张亮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蚂蚁集团短期对A股的“抽血”明显,在存量资金条件下,A股短期承受压力会增大,市场可能会迎来较大的震荡,近两月大盘的调整就是为蚂蚁集团此次上市做准备。但同时,张亮表示,蚂蚁集团的上市,从本质上将提升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中长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对A股的配置,增加市场和行业的投资吸引力。“蚂蚁集团上市后,有望在今年年底为A股带来新的一轮上涨周期。”其坦言。

  彭子峰则认为,蚂蚁集团的吸金效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蚂蚁集团本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6.7亿股的新股,刨除战略配售,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打新”股票数仅有3.34亿股,预计冻结资金230亿,对市场的冲击有限。另外,市场不是缺乏流动性,而是缺少优质资产,从这个角度看,其认为蚂蚁集团上市后,可能会提升相关板块的估值,A股可能会否极泰来。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买入或者卖出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