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重磅数据转暖 或影响下周市场走势

2019-12-01 23:24: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超预期!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升,经济运行开始显露积极信号。

具体来看:

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预期49.6,前值49.3;

中国11月非制造业PMI为54.4,预期53.1,前值52.8。

重磅数据转暖,或影响下周市场走势

重磅数据转暖,或影响下周市场走势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制造业PMI回升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时隔7个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多个分项指数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对该数据解读称,本月制造业PMI的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供需两端均有改善。二是进出口有所好转。三是大中小型企业景气普遍回升。四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从供需端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2.6%和51.3%,环比分别上升1.8和1.7个百分点,均为下半年以来的高点,其中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8.8%和49.8%,环比分别上升1.8和2.9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与圣诞节海外订单增加有关;进口指数回升明显主要受国内需求拉动。

此外,大中小型企业景气普遍回升。大、中、小型企业PMI为50.9%、49.5%和49.4%,分别高于上月1.0、0.5和1.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PMI再次回到扩张区间。从生产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均高于上月,全部位于临界点之上。

四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7%、51.0%和51.1%,均连续两个月上升。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为4月份以来的高点。

重磅数据转暖,或影响下周市场走势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11月份,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4.4%,自7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至54%以上,表明非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有明显回升,根本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的企稳回升。需求回升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销售价格明显回升,就业改善,市场预期升温。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7%,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为下半年来高点,显示企业扩张步伐总体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6%和54.4%,环比均明显上升。

重磅数据转暖,或影响下周市场走势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仍有空间及必要

中金公司指出,11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之上,其中内外需指标均有所回升。往前看,外需回升可能短期内继续、而内需回升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中金公司称,分项数据显示,内外需指标均有所回升,需求指标的回升从11月的一系列高频指标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另一方面,虽然11月螺纹钢、原油价格上涨,但化工品价格走弱,PMI中的价格分项指标仍然下跌。考虑到全球制造业需求已经经历了一轮剧烈的去库存周期、库存水平已降至历史低位,随着不确定性减弱,全球供应链(至少)有望展开一轮“补库”周期。

另一方面,对内需而言,建议重点关注11月的货币信贷数据,以判断内需回升的可持续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文韬撰文分析,本月制造业PMI明显回升,表明宏观经济仍运行在稳中向好轨道,但回升动力仍需夯实。本月企业出厂价格保持下行趋势,原材料购进价格也有所下降。购进价格指数为49%,较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7.3%,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价格下行,不利于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和实现效益。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制造业价格变化。

招商宏观认为,11月PMI超预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

首先是政策方面: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很明确,一是GDP和人均收入翻番目标,二是就业压力,三是对冲贸易摩擦负面影响的持续发酵。11月货币政策明确了更关注逆周期调节而非结构性通胀,出现了边际放松;而财政政策受制于资金缺口压力,扩张力度有所收敛,但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已下达,仅发行时间未定。

其次是全球因素:9月以来美国、欧元区、法国、德国的Markit制造业PMI都在反弹,特别是美、法都是在50以上加速的。9月以来中国财新PMI也在50以上加速,一般认为财新PMI的调查对象更侧重民营、中小企业,相应地国家统计局PMI分项指数中的中、小型企业指数近期也出现了景气修复。

最后是年末因素:国家统计局强调11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与圣诞节海外订单增加有关,且“受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往后看的话,预测逻辑“三大支撑与三大约束”仍然成立。综合之下预计制造业PMI仍将经历缓慢的景气修复过程,方向上保持向上,幅度上2020Q1之前很难持续运行在50以上。

重磅数据转暖,或影响下周市场走势

交通银行(5.51 -0.54%,诊股)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需求不足的问题,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仍有空间及必要。一段时期以来货币政策都在逆周期调节逐步发力的路上。从政策导向的角度看,货币政策调节着力解决的目标问题依然在于降低实际利率,助力实体企业运行状况改善,预计年末有降准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