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业绩分化 白酒整体行情到头了吗

2019-10-29 00:43: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业绩增速放缓,在缩量竞争的市场中终将只有龙头能够胜出。

贵州茅台(1178.29 +0.59%,诊股)单季度盈利增速放缓,酒鬼酒(33.94 +1.10%,诊股)单季度的净利润大幅负增长,给火热的白酒行情浇了一杯凉水,白酒行情是否由此到头了呢?

贵州茅台和酒鬼酒是较早发布三季报的两家白酒公司。两家公司中,贵州茅台业绩继续稳定增长,但增速不及市场预期。三季报出炉后,公司股价在创新高的前一日基础上明显收跌,市值一日缩水超过500亿元。

与贵州茅台相比,酒鬼酒的净利润增速更是大幅下挫,公司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净利润同比则大幅下挫近40%,公司这样的单季度业绩大幅下降还要追溯到3年前。

从2016年恢复增长以来,二级市场上白酒上市公司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走势。从2019年开始,相关公司的走势虽然开始逐步分化,但仍然整体向好。从整个白酒行业上看,在一个缩量的竞争环境中,总有胜出和失败者,鸡犬升天的行情终将终结。

业绩分化

2019年1-9月,酒鬼酒实现营收9.68亿元,同比增长27.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增长14.26%。从前三个季度来看,酒鬼酒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

可分季度来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2019年上半年,酒鬼酒的净利润增速一度接近40%,三季报时下降至不足15%,显示是三季度出现了问题。

三季度单季,酒鬼酒的营收为2.59亿元,同比增长9.4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9.5%,公司净利润上一次下跌还是在3年前的2016年二季度。在此期间,酒鬼酒的营收和净利润多数时间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2016-2108年,酒鬼酒的收入从6.55亿元增长至11.87亿元,接近翻倍;归母净利润从1.09亿元增长至2.23亿元,已经翻番。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都保持着这样的优异表现。

三季报一经出炉,酒鬼酒股价应声跌停,收盘跌幅超过7%。对于业绩下滑,酒鬼酒对媒体的解释是跟公司的市场战略调整有关,因为需要维护市场,公司进行了必要的停货控货,导致了盈利正常幅度内波动。

招商证券(17.03 +1.25%,诊股)研报指出,酒鬼酒收入端环比明显放缓,主要系次高端酒鬼系列为消化高库存,三季度停货;次高端竞争加剧背景下,费用投放大幅增加,同时线上品牌建设仍在继续投入,销售费用率大幅提升,利润大幅下滑。

但机构并不完全认同公司的解释。中金公司指出,酒鬼酒业绩低于预期主因是上半年内参产品压货过多,加上三季度控货所致。因此,中金公司下调酒鬼酒评级到中性。

“内参”、“酒鬼”、“湘泉”是酒鬼酒的三大主打产品,2018年收入占比分别为20.59%、66.40%和9.21%。其中,内参系列是酒鬼酒的高端酒,其2018年94.45%的毛利率甚至超过了贵州茅台主打品茅台酒93.74%的毛利率。

贵州茅台是两市首个发布三季报的白酒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收635.09亿元,同比增长15.5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55亿元,同比增长23.13%。

其中第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收223.36亿元,同比增长13.28%;实现归母净利润105.04亿元,同比增长17.11%。贵州茅台在三季度依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这样的增长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预期。

在公布三季报之后,贵州茅台的股价下跌3.39%,一个交易日市值缩水超过500亿元。市场之所以对于贵州茅台三季度的业绩有所期待,是因为受到了之前一系列利好的影响。

9月中旬,贵州茅台向经销商下发通知,核心内容就是经销商在9月份提前执行四季度剩余计划和配售指标,这意味着公司将继续加大茅台酒对市场的投放量。此外,在纷纷扬扬的关联交易告一段落后,直销渠道也有所加快,商超及电商首批中标企业均开始对外1499元销售飞天茅台,因此市场普遍对三季度发货量增长有所预期。

华创证券报告指出,在考虑了预收账款回落因素后,估算三季度茅台实际发货量在8400吨左右,同比并无增长。

在2018年第三季度给出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不到5%的业绩报告后,贵州茅台的股价曾罕见跌停,部分坚定看好者称茅台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对于贵州茅台来说,公司未变,市场的情绪却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摇摆不定。

对于白酒上市公司来说,短时的波动无须忧虑,只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其市场价值终将获得认可。问题在于白酒行业不但不是一个增量竞争市场,而且是一个缩量市场,谁终将胜出呢?

缩量竞争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1-8月,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508.3万千升(折65度,商品量),同比增长1.3%。

2012年是白酒行业上一轮景气的高峰。当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466.26亿元,净利润818.56亿元,之后盈利逐年下滑,直至近几年才超越上一轮的景气峰值。

2013-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018.01亿元、5258.89亿元、5558.86亿元、6125.74亿元、5654.42 亿元和5363.83 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04.87亿元、698.75亿元、727.04亿元、797.15亿元、1028.48 亿元和1250.5 亿元。

收入基本变化不大,产量已经开始下降。2014-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白酒产量1256.9万千升、1312.8万千升、1358.4万千升、1198.06万千升和871.2万千升。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42%和12.88%。与2016年相比收入明显缩水,且逐年下降,同比仍然增长似乎自相矛盾了。

因此,统计局数据或许进行了事后的调整,或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调整后的收入和利润或许更接近行业的真实水平。

以最近三年的数据为例,在不考虑统计范围的情况下,从2017年数据和2018年数据倒推2016年和2017年数据可以知道,2016白酒产量约为1121.15万千升,销售约为4941.81亿元,利润总额约为757.4亿元,2017年分别为844.7万千升、4751.8亿元、962.07亿元。

以倒推的数据看,2016-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收入不但没有扩大反而在减小。2018年5363.83亿元的收入较2017年有所增长,2018年是否同样需要调整,只有一年后才知道。

调整后,白酒行业的收入仍能保持增长但基本在5000亿元附近徘徊了,产量下降已经是事实了。这就是说,在整个白酒去产能的过程中,低端产品在逐步出清,市场向优质白酒企业集中。

行情走向分化

以最近两年的走势来看,白酒行业集体狂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为常态。2018年,白酒个股中除顺鑫农业(47.45 +2.04%,诊股)股价上涨之外,其余白酒股悉数下跌,且绝大多数跌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即使是贵州茅台,年内跌幅也超过了14%。

而到了2019年,截至10月21日,上市白酒公司又集体上涨,且目前的涨幅都超过了两位数。在不到20家酒企中,涨幅超过100%的达到了8家,涨幅在30%以上的达到了14家,仅有两家公司涨幅不足20%。

下跌时纷纷超过两位数,上涨时以更大幅度回应,白酒上市公司似乎陷入了集体癫狂中,这在之前并非常态。2016年和2017年,白酒行业多数公司同样上涨时也有个股下跌,2016年6家,2017年4家。

虽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但在2016年和2017年,白酒上市公司并非都有着稳定的利润增长,少数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是下滑的,2018年全部白酒公司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不过,这种盈利集体向好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2019年上半年,伊力特(15.72 +4.04%,诊股)、金徽酒(16.52 +0.43%,诊股)和金种子酒(6.46 +1.41%,诊股)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下跌。

在业绩上涨的公司中,2018年盈利增速超过50%的酒企达到6家,2019年上半年一家都没有。虽然半年报无法确定全年的盈利情况,但不少公司的季节性波动不会对全年产生绝对影响。

在业绩增速放缓之后,二级市场的期待并没有下降。如前所述,截至10月21日,2019年涨幅超过100%的酒企已经达到了8家之多,其中就包括了酒鬼酒。从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增幅来看,酒鬼酒能支撑起翻倍的涨幅吗?

酒鬼酒业绩无法达到市场预期,股价回落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在翻倍的个股中,会有下一个酒鬼酒出现吗?

目前,白酒板块整体涨幅大,市场预期高,但处于行业淡季加之三季报业绩并没有超预期,短期波动就在所难免了。或许在经历了集体表演后,白酒公司的业绩终将再次分化,只有优秀的业绩才能支撑起公司未来的表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