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兴产业集群 “千亿俱乐部”迎来生力军

2019-08-27 19:10: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A股“千亿俱乐部”和“深市行业先锋”又添一员——国内核电行业龙头中国广核(3.95 +10.03%,诊股)。

  中国广核回归A股,不仅创出今年IPO规模与募资金额新高,也一举成为当前A股市值第一的核电企业和市值第一的新能源板块企业,与宁德时代(74.12 +1.86%,诊股)、比亚迪(49.49 +0.94%,诊股)共同构成新能源板块超千亿市值“三大巨头”。此次核电龙头回归,不仅再次改变市场对深市A股公司“体量小”的“刻板印象”,也反映了近年来深市A股公司的显著特征:公司类型更多元化,行业分布愈发广泛,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并聚集了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行业龙头公司。

  另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机构和重要平台,深交所长期以来积极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8月26日,珠三角九市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共469家,其中主板89家、中小板210家、创业板170家,IPO发行新股募集资金超过2700亿元,涌现出美的集团(52.12 +2.12%,诊股)、格力电器(55.50 +2.46%,诊股)、比亚迪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中国广核回归A股,恰逢近期核电审批重启的利好消息传来,多数市场研究人士认为,核电行业将迎“春风回暖”。

  深市又来了“大块头”

  宁德时代之后,深市又迎来了“大块头”——中国广核,中国核电(5.47 +1.30%,诊股)行业最大的参与者。

  截至昨日收盘,公司市值达1619亿元,进入深市A股公司总市值前十。

  在一些投资者的“刻板印象”里,相比上证主板,深市挂牌公司的体量应该相对偏小;其实,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深市A股公司里的“大块头”公司并不少见。

  此次挂牌的中国广核,是中国核电行业最大的参与者。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公司管理的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份额均为国内市场第一,在全球已上市电力运营商中暂列第三。

  事实上,除了中国广核外,深市A股亦有五粮液(132.60 +4.07%,诊股)、美的集团、格力集团、海康威视(31.70 +3.43%,诊股)、平安银行(14.43 +1.26%,诊股)、迈瑞医疗(180.36 +3.07%,诊股)、顺丰控股(38.85 -1.52%,诊股)、宁德时代等一批市值超千亿的标杆式企业。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26日收盘,A股市场超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共有80家;其中,上证A股55家,深市主板12家,中小板9家,创业板4家。

  具体来看,上证A股与深证A股的“大块头”公司特征分明:上证A股“千亿俱乐部”公司数量多、体量大,行业分布集中于金融、工业、能源等行业;深证A股“千亿俱乐部”公司的体量相对较小,但行业分布更广,主要分布于信息技术、工业、日常消费、可选消费、金融等行业。

  “深市A股里既有挂牌后不断发展壮大,跻身千亿市值的公司,也有IPO市值就超千亿的公司,这是资本市场更加包容,与时俱进,不断进化的表现。关键在于,只要是好公司、优质公司上市,无论在哪个板块挂牌,都是对投资者的利好消息。”一位资深市场研究人士表示。

  深市新兴产业

  集群效应显著

  中国广核的回归,不仅创出今年深市公司IPO市值与融资规模新高,也一举成为当前A股市值第一的新能源公司。

  截至8月26日,据Wind统计显示,A股新能源板块市值排名前五公司分别为:中国广核1619亿元、宁德时代1597亿元、比亚迪1210亿元、隆基股份(26.76 +1.94%,诊股)951亿元、中国核电841亿元,前三位均为深市公司。

  事实上,中国广核并非特例,近年来深市A股公司类型日趋多元化,行业分布日趋广泛,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且涌现出许多行业龙头公司。

  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23日,深市2177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70%、市值占比超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七成、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超四成。

  在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方面,深交所已形成鲜明特色,例如推出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纾困专项债券、供应链金融应付账款证券化产品等创新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V-Next平台)已服务超过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成功融资。

  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深市公司已形成显著的集群效应。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市场,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共614家,深市公司占比76.7%;环境与设施服务行业公司共43家,深市公司占比70%;生物科技行业公司共50家,深市公司占比82%;新能源板块公司共80家,深市公司占比55%。

  同时,许多行业龙头公司亦出自深市。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部分细分行业龙头或市值第一的深市公司包括:通信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29.55 +2.43%,诊股)(00763),耐用品消费行业的美的集团,零售行业的苏宁云商,运输行业的顺丰控股,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爱尔眼科(34.30 +2.33%,诊股),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行业的迈瑞医疗,电气设备行业的宁德时代,工业领域专业服务的华测检测(12.48 +0.16%,诊股),生物科技行业的智飞生物(50.27 +1.45%,诊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比亚迪,营销传播行业的分众传媒(5.16 +2.58%,诊股)等。

  深交所表示,中国广核登陆深市成为中国核电领域首家A+H上市公司,是深交所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资本市场为中国广核注入发展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助力我国核电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推动核电国产化率水平持续提升,为深圳发展及大湾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深交所已与五十多家央企开展多元化对接服务,并与其中近20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央企控股的深市上市公司超过150家,参股公司超过600家;央企及其下属企业在深交所发行固定收益产品规模超过5180亿元。

  核电龙头回归

  恰逢行业“春风回暖”

  中国广核回归A股,恰逢经历3年“零审批”的中国核电行业开始重启。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性担忧,全球核电行业陷入低谷,我国当年宣布暂停核电新机组的审批。此后,仅在2012年核准江苏田湾核电站二期2台机组,及2015年核准8台核电机组。在2016~2018年的3年时间,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3年“零审批”状态。

  今年以来,核电行业的好消息不断传来。7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分析上半年能源形势的同时,明确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

  对此,多数核电行业研究者认为,随着核电审批重启,核电行业将整体“春风回暖”。

  从长远来看,核电具有高效、清洁、安全等特点,发展核电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2017年核电在我国总发电量的占比提升到4%,但相比2017年法、美、英、俄、德五个国家核电发电量占比68.4%、18.8%、19%、17.2%、11%,仍存较大提升空间。

  据平安证券测算,按照单个核电站每期2台机组共250万千瓦,以及1.8万元/千瓦的单位造价预估,每一期工程将拉动约450亿元的项目投资额。

  核电产业可分为上游铀矿开采及核燃料循环,中游核反应堆、核电核心设备制造及辅助设备制造,下游核电站建设、安装、调试及运营维护。在核电站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占比约50%,高于基础建设、辅助设施投资等。

  银河证券分析师周然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2020年我国将实现核电5800万千瓦投运、3000万千瓦在建的目标,在经历3年“零审批”后,后续机组开工需求迫切;在核电重启背景下,核电设备商率先受益,未来核电市场将迎来动态的、持续的释放过程,假设每年推进6~8台机组,年均设备市场容量有望达到480亿元~640亿元。

  据统计,目前核电设备制造相关的A股公司包括东方电气(9.49 +3.04%,诊股)(01072)、上海电气(5.27 +1.54%,诊股)(02727)、台海核电(9.29 +1.86%,诊股)、久立特材(7.06 +1.29%,诊股)、中核科技(12.98 +1.96%,诊股)、江苏神通(7.58 +1.07%,诊股)、浙富控股(4.99 +1.01%,诊股)、南风股份(4.85 +1.25%,诊股)、智慧能源(4.76 +2.37%,诊股)、保变电气(3.45 +2.68%,诊股)、应流股份(8.79 +1.38%,诊股)、纽威股份(11.20 +1.54%,诊股)、方大炭素(10.53 +1.94%,诊股)、宝钛股份(23.85 +0.97%,诊股)等。

  截至目前,我国在核电燃料资源开发、核电站建设与设计、核电设备制造与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已拥有了一批实力强劲的公司群体,助力我国核电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推动核电国产化率水平持续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