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神秘名单再爆“问题”公司 是“雷”还是危言耸听

2019-08-14 19:47: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昨日,一份自诩劲爆的“516家问题公司名单”在朋友圈悄然传开。在市场低迷之时,如此负面信息让不少投资者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名单究竟靠不靠谱?所谓的问题公司究竟是真雷还是假雷?

  记者昨日对上述名单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其中不少公司的问题描述夸大其词、混淆视听,绝大多数公司所涉风险前期早已充分披露、投资者早有认知。市场资深人士指出,对于此类“名单”,内行早就见怪不怪,投资者与其相信一份非专业人士搞出的莫须有“名单”,倒不如从公司信披入手,从权威信披网站查资料,踏实研究,以价值投资的眼光识别真雷。

  神秘名单疯传 实际情况需甄别

  朋友圈流传的“516家问题公司名单”乍一看像模像样,大族激光(29.12 +4.64%,诊股)、涪陵榨菜(21.76 +0.79%,诊股)、博信股份(13.33 +0.98%,诊股)等公司赫然在列,所涉事项言之凿凿、“不明觉厉”。可记者查阅发现,不少公司列举的事项是对前期问询和处分情况的简单拼凑、主观臆断,有的甚至夸大其词、混淆视听。

  例如,“名单”指出广汇能源(3.22 +1.26%,诊股)商誉过百亿,但公司商誉实际仅有2.49亿元;兖州煤业(9.34 +1.41%,诊股)被指商誉高、有减值风险,但公司商誉实际仅占净资产的0.37%。郑煤机(5.81 -0.85%,诊股)多年前变更坏账计提政策被指虚增利润,但实际相关调整并未影响公司当年盈亏、金额占比影响极小,且此后公司坚持沿用相关坏账计提标准至今。

  总的来看,这份名单看似干货满满,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此类“问题”公司名单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就不时出现,涉及公司少则几十家,多则数百家。套路也一样,乍看挺像回事,但实际内容的可信度、含金量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风险早有提示

  市场前期消化充分

  记者发现,不少市场上颇为知名的“问题”公司出现在名单中,所列问题也基本是对前期公司负面信息披露和监管事项的“大杂烩”和“炒冷饭”。

  实际上,对于这些公司的风险,市场早有预期并充分消化,在相关公司市值和交易情况上也有明显反映。

  以庞大集团(1.28 +0.79%,诊股)为例,该公司及大股东资金链、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前期已多次披露,投资者对公司主业不振、重整风险等早已了解,公司市值也从上市之初的约600亿元一路下滑,近一年来在80亿元徘徊。

  又如东方金钰(3.22 -2.42%,诊股)、粤泰股份(2.58 -3.73%,诊股)、梅雁吉祥(3.40 -0.87%,诊股)等,这些公司的问题和风险,已经在交易所的多次问询下充分披露,投资者早就知晓。诸如北大荒(9.72 -0.10%,诊股)、星ST天业(4.86 -2.80%,诊股)、ST抚钢(2.97 -0.34%,诊股)等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行政处罚,相关问题前期已经充分暴露,这些公司股价和交易情况已经明显体现。

  由此可见,这份“名单”基本是旧事重提,“炒冷饭”,将市场早已充分消化的事实,冠以危言耸听的标题,以博人眼球。

  小道消息满天飞

  明辨是非需找准信息源

  记者发现,每当市场波动、投资者情绪起伏时,类似“问题公司名单”的小道消息以及各种“爆雷说”便流传出来。然而,这些“惊悚”标题背后内容的实际价值和可信程度经不起推敲。

  市场资深人士向记者反映,虽然专业人士能辨识这些信息的实际参考价值不大,但由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识别判断能力有限,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结构下,此类负面名单或信息对市场整体信心还是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投资者不要偏听偏信,而应保持定力,立足于公司信息披露进行风险识别。

  他举例说,这些“爆雷说”、“问题公司名单”就类似于“负面广告”,人们对广告中的溢美之词往往比较警惕,而对于以讹传讹的负面消息,也应有同样的质疑精神。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公司的问题实际早已披露,但部分投资者宁愿相信非专业人士以非官方渠道传播的“名单”,也不愿仔细阅读公司公告、监管机构的处分决定和监管函件,实为本末倒置。个别投资者在监管层已经督促公司反复提示风险的情况下,仍奋不顾身地愿意去博一把,其理性投资和风险意识更是有待提高。

  他坦言,即使是巴菲特,也不可能不看公司公告和官方消息,仅仅依靠所谓的小道传闻就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经济结构调整进行时

  理性看待上市公司业绩

  记者注意到,近期之所以“爆雷说”“问题公司名单”频频刷屏,与一些绩优公司增速放缓,甚至如“两康”等个别公司风险暴露不无关系。

  前述资深人士指出,去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诸多的内外部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有所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波动,甚至个别公司的问题、风险浮出水面,都符合市场和经济运行规律。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也难以完全独善其身,投资者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来理性看待。

  事实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专注主业、经营规范,业绩表现明显优于非上市公司。以沪市为例,2018年仍有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八成公司连续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为正,这是投资者的根本底气和信心所在,完全不必过于担忧。

  对于确实有问题的公司,记者注意到,监管层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通过问询、核查、处罚等加强监管、紧盯严防,在这个过程中各类市场乱象如随意停牌、高送转、概念炒作等也得到极大改善。

  对于市场反响比较大的造假、掏空行为,也是快查快处,迅速回应市场期待。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监管不可能包打天下,市场的问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乃至投资者,在市场生态中都应各尽其责。上述投行人士认为,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精准监管、有收有放,让市场参与者真正有所敬畏、有所忌惮,真正做到自我规范,才能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今年以来,监管层已经多次表态,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相信市场秩序将在这一进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