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补齐生态短板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2019-04-12 04:17: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4月10日电题:河北补齐生态短板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齐雷杰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作为京津冀生态支撑区的河北在环境治理上积极补齐短板,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三地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京津二产比例已经很低,而河北钢铁、煤炭、水泥、焦化等高排放行业仍占经济的大头。

  2013年以来,河北在大气环境治理中积极补齐短板,重点调整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燃煤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截至2018年,河北累计压减炼钢产能8223万吨、炼铁产能7529万吨、煤炭产能5801万吨、焦炭产能2604万吨、水泥产能7370万吨,推进214家企业退城搬迁。

  为治理燃煤污染,河北省在廊坊、保定两地20个县划定11880平方公里“禁煤区”,实现散煤清零。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35万多户,减少煤炭消费1330多万吨。河北对“散乱污”企业分类施治,2017年以来排查整治10万家,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

  河北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罗玉辰说,2018年,河北省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标志着全省经济发展形成了新格局,实现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

  大气污染治理起初几年,京津冀各城市“各扫门前雪”问题比较突出,如各地预警启动标准不同,尤其尾号限行不一给出行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京津冀区域统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已经建立。

  京津冀区域城市间合作,从最初的北京与廊坊、保定,天津与唐山、沧州结对合作的“2+4”模式,到后来包括京津、河北、山东、河南的“2+26”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协同治污,对区域大气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过去京津冀三地工业行业排放标准曾存在较大差距,以钢铁为例,北京自2008年起已逐步退出钢铁业,而河北从2013年才开始实行相对严格的地方标准。

  近年来,河北对标京津不断提高重点行业排污标准。2015年,河北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提出6市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后将特别排放限值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2018年,河北发布钢铁、焦化行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钢铁行业各工序排放标准达到国内排放标准的最严水平。

  京津冀三地探索实施区域生态空间协同管控。近年来,河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形成护佑京津、雄安新区和华北平原,优化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安全的格局。

  “三地区域战略环评积极实施,逐步推动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曹子洲说,“以2017年为例,河北全省实施矿山一级审批项目70多个,否决了27个,其中70%都位于张承水源涵养区。”

  近年来,河北不断“补短板”,加强基层环境能力建设。全省2293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环保所,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街道)环保所全覆盖。全面构建起空气质量与水环境省、市、县、乡监测体系。推进大气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施。

  “大督察”“严问责”全面开展,环保压力层层传导。去年河北日均出动执法人数和执法检查企业数连续12个月排名全国第一,全省因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不力问责2952人。

  “2013年,河北重污染天数为80天。就是说,那一年河北人有2个多月生活在重污染天气中。但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降为17天。从2个多月到半个多月,可以看出河北大气环境的改善。”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