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代表委员热议|防治大病,给民生痛点一剂“靶向药”

2019-03-14 04:22: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防治大病,给民生痛点一剂“靶向药”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癌症”“大病”“慢性病”被着重点名,围绕大病防治的提保障、减负担系列民生承诺,都明确提出刚性指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病防治举措,对于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缓解受癌症困扰的以千万计家庭的现实困难意义重大。可以说,这是缓解民生痛点的一剂‘靶向药’。”围绕大病防治,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减轻就医负担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以前,老百姓‘小病拖、大病扛’现象普遍。自从医保推开,这一现象大为改观。”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但“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时有发生。我省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占相当比例。

  以癌症为突出代表的大病,因治疗费用高、时间长,成为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大病医疗问题,国家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也就是在提供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对参保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进一步保障。

  “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的重视。”陈树波代表说,全民医保保障网越织越大,保障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群众的获得感才越实在。

  “有了好政策,还必须落实好。”陈树波代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医保承受能力和临床需求,科学测算医保尤其是大病医保的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大病保险制度,真正提高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大医保基金监督力度,有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充分发挥医保资金的作用,对骗保不法分子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严肃查办。

  为让宝贵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代表委员们还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大病”的范围,以及接诊及治疗程序、效果评价、医护人员职责等,防止“大病小治”和“小病大治”。应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以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今年将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对此,代表委员们还建议,既要提高参保人员医保保障水平,更要增强医保待遇的“可携带性”,方便大家及时报销,享受到更多医保红利。

  加大疾病预防力度,缓解民生痛点

  医疗保障重要,做好疾病预防更重要。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看来,有了病,要看得起、看得好,但治本之策还是要让群众少生病。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可节约100元抢救费。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用于治疗,仅有很少一部分用于预防,无论医院、医生还是广大群众,都在忙于“治已病”。对此,胡万宁委员呼吁,应尽快建立完善以预防为主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全力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疾病预防也要实行‘三医’联动。”胡万宁委员建议,医疗要从以治疗为主向医疗、预防与健康管理并重转变,引入全科医疗体系,由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初级诊疗服务和后续个性化服务。医药要从以治疗为主的药物研发与生产向以治疗、预防、健康管理并重转变,为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提供药物支持。医保要从专门给疾病治疗付费向为预防付费转变,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内容,让全国人大代表、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感到振奋。

  周松勃代表建议,应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体系,将医疗环节“前移”,逐步加大对疾病预防工作的财政投入,引导医院、医生开展好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工作,从源头减少疾病的发生。

  当前,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如何缓解这一民生痛点?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

  筛查和早诊早治,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对此,陈树波代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癌症,如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应尽快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加大推广力度。而对筛查技术不成熟、筛查成本效益不高的癌症,应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优化筛查技术方案,逐步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同时,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关筛查。

  “很多慢性病包括癌症的发生,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周松勃代表说,远离疾病必须从自身做起,要让群众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要合理膳食,少吃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应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等。

  为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周松勃代表还建议,政府应加大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健康体检作为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定期向群众提供相应服务。(记者 张淑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