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向深行!2018年,河北做了这些工作

2019-03-10 23:57: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太行山高速。 记者 刘潇 摄

  “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速发力

 

  2月28日,又是一个周五,刚刚下班的王建兴已经坐上赶往北京西站的地铁。接下来他要乘座19:16的高铁回到300公里外的石家庄老家。

 

  “明天是姥爷的80大寿,妈妈叮嘱我一定回家。”王建兴告诉记者,这不是他第一次周末往返,“刚上班的时候比较想家,经常赶周五的高铁回去。”

 

  石济客专建成通车、京张高铁铺轨……伴随着城际铁路网织密,京津冀地区正在加快形成放射状轨道网络,轨道交通支撑下的1小时生活圈已然形成。

 

  2018年,“轨道上的京津冀”继续提速发力,河北动作频频——

 

  这一年,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开工建设,京津冀三地高速铁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这一年,唐曹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曹妃甸地区和唐山市、天津市、北京市城市中心区的客货运联系进一步密切;

 

  这一年,太行山高速全线开通试运营,成为畅通京冀豫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巍巍太行八百里,玉带蜿蜒变通途。

 

  这一年,唐山机场机坪扩建工程、沧州中捷通用机场建成投运,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华电煤码头和黄骅港综合港区通用散货码头建成投运……

 

  一趟趟呼啸往返的高速列车,将城市间的距离快速拉近。如今,人们“双城生活”甚至“三城生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过去的一年,“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轨道上的京津冀’带来更多便利,省内高速公路和铁路总里程均居全国第二位,太行山高速南北贯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衡水湖城市湖岸。记者 刘潇 摄

 

  “蓝天下的京津冀”携手并肩

 

  1月9日至15日,河北省东部和中南部地区出现连续7天重污染天气过程。其间,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良每天都要与京津两地有关部门进行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2015年,京津冀三地建立起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共享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制度。2016年,三地又统一了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张良说,“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共同会商,可以更好地把握区域污染形势的变化,提高预报的精度,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决策依据,方便三地联合开展应对措施。”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一盘棋共筑生态屏障,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2018年,“蓝天下的京津冀”携手并肩,河北握指成拳——

 

  这一年,我省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1至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6%;

 

  这一年,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加快推进,在服务京津中加快自身发展;

 

  这一年,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实施,到2020年,一条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将初步形成;

 

  这一年,我省与北京建立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一汪清水送京津……

 

  2018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整个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40%。

 

  “森林覆盖率达到35%;PM2.5平均浓度下降5%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2019年,“蓝天下的京津冀”继续协作,河北生态环境治理再启新程。

 

  “科技创新链条上的京津冀”深入探索

 

  2月26日,包括高新技术项目在内的52个项目落地廊坊北三县,总投资达300多亿元。旨在推动北京产业、公共服务、城市运行保障等向北三县延伸布局,引导北三县积极对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重要“一翼”提供支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

 

  2018年,“科技创新链条上的京津冀”深入探索,河北信心不减——

 

  这一年,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28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举全省之力支持科技创新;

 

  这一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入驻创新企业227家,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来自北京;

 

  这一年,河北出台《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资质认定实施细则》,怀柔—丰宁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疏解项目成功落地;

 

  这一年,三地签署共同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和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合作协议,跨区域共享科技资源成为现实……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河北省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超过210家,2018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以创新链优化产业链,积极承接京津创新资源,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河北制造’的合作模式,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2019年,“科技创新链条上京津冀”的探索还将继续……(赵晓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