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外电入冀 保障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03-08 23:51:2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潘敬东。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这次全国两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在京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潘敬东表示,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一个有高度、有温度,凝聚人心、提振信心的好报告。“报告同时不回避困难、不掩饰矛盾,实事求是、直面挑战,也切实增强了我们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所部署的工作既有路线图、时间表,也有任务书、方法论,让我们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能找准定位、深度参与。”
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集中承载地,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潘敬东表示,作为根植于河北的中央企业、“大国重器”,电网公司必须义不容辞肩负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责任。2018年,在国家电网公司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北电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比如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推动降低用电、用网和物流等成本,我们先后四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配合政府全面完成转供电加价清理,共降低客户用电成本14.5亿元。比如报告中提到的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我们完成了1341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和414个光伏扶贫电站接网,派驻74个驻村工作组开展驻村精准扶贫。比如报告中提到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我们提前完成32.3万户、4331家企事业单位“煤改电”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潘敬东说,河北省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冬季清洁取暖的重点区域,亟需发挥电力绿色清洁能源作用,进一步压减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和供暖保卫战。目前,河北“电代煤”取暖用户已超过60万,未来几年“电代煤”用户还将持续增加,但新增供应能力不足以满足新增负荷需求,冬季电力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供电保障压力巨大。
潘敬东表示,受资源禀赋限制和生态环境约束,河北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硬缺电”省份之一,2018年夏季,河北南网最大有序用电512万千瓦、冀北电网采取有序用电80万千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不断提升,电力供应形势将持续紧张,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亟需提高外受电能力。
在潘敬东看来,加快推动“外电入冀”,对于保障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整体充裕,但呈现逆向分布,水电资源2/3集中在西南地区,80%以上的煤炭资源和风能、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造成电力供需形势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开发,重点建设新疆、酒泉、蒙西和蒙东四大风电基地,西部能源将得到充分开发,为电力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现阶段,特高压技术十分成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自主创新的世界领先技术,有力促进了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清洁低碳转型。目前,河北省内特高压工程已初具规模,在运的蒙西—天津南、榆横—潍坊两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均在河北省内有落点,雄安—石家庄、山东—河北环网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将于今年一季度开工。到2020年华北区域将形成“三横三纵”特高压坚强网架,为接纳西南大容量水电等区外电力提供保障。
潘敬东介绍,在今年两会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金上—雄安特高压直流工程研究工作,推动尽快纳入国家能源规划,尽早核准并启动前期工作,与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共同构成雄安“北交南直、北风南水”特高压清洁受电格局;加快建设陕西、内蒙、山西境内已规划的特高压在运工程配套电源,推动尽早投运、尽早见效,充分发挥特高压通道输电能力,满足河北省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河北与山西能源合作事项,推动研究实施山西、河北间500千伏联络通道改为点对网送电通道;支持延安、呼伦贝尔送电河北,开展专题论证并推动纳入国家规划,统筹解决河北省“硬缺电”问题。
“下一步,河北电力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电力工作的相关部署,紧扣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要求,着力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全力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进程中,在服务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建设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潘敬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