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塞罕坝林场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达99%

2019-01-26 04:19: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石质阳坡植新绿 生态建设再出发

  塞罕坝林场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达99%

  新春走基层·报告春消息

 

  日前,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阴河林场三道沟东坡,阴河林场副场长彭志杰(右一)和同事们对樟子松树苗进行鼠害调查。 记者 史晟全摄

  塞罕坝三道沟东坡,是一道坡度接近30°的石质山阳坡,曾被专家断定种树难活。如今,尽管时值寒冬,坡上数万株樟子松树苗依然迎风舒展,生机盎然,见证着塞罕坝的又一个绿色奇迹。

  这些樟子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阴河林场副场长彭志杰的命根子。他隔三差五就要爬上山坡,实地查看树苗生长状况。

  “这些土叫‘头皮土’。”彭志杰随意拨开几厘米厚的一层薄土,下面拳头大小的石砾一个挤一个。“这些树就是在石头缝儿里种活的!”

  2017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公布,塞罕坝人倍受鼓舞、备感振奋,也开启了生态建设再出发的征程。2018年5月,面对石质阳坡造林的世界级难题,尽管再造一亩林要倒贴500元,塞罕坝人向最后的1万多亩石质荒山发起了总攻。

  石质荒山种树,难度有多大?彭志杰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比划说,山上挖树坑其实就是凿石头,震得手疼。最难的是搬运树苗,山上无法浇水,上山前容器苗要浇透,一棵苗能达七八斤重。坡陡山高,机械上不去,全靠人扛骡子驮,就连骡子都经常累得撂挑子。

  没有可借鉴经验,塞罕坝人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大穴、客土、壮苗、覆膜、覆土等一系列严格的技术规范,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

  截至去年年底,塞罕坝林场石质荒山攻坚造林任务基本完成,造林成活率达到99%。幼树成林后,这片世界最大人工林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86%的饱和值。也就是说,除了道路、河流、湿地和防火隔离带,塞罕坝已无林可造。

  但是,塞罕坝人又怎会停下追求绿色的脚步?

  由于人工纯林抗灾能力差,塞罕坝林场早在2013年便启动了“双万工程”,即在1万亩天然次生林内补种樟子松、油松等,形成针阔混交林;在1万亩人工纯林间补种云杉等树种,逐渐形成上有高层树,下有灌木、草、花的复层异龄混交林。目前,“双万工程”试验基本成功,梳理总结的技术规范将在全场推广应用。

  “维持森林复杂性、整体性和健康状态,是现代林业思想的核心,也是塞罕坝人在新时代接续进行生态建设的一次再出发!”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说。

  如今,塞罕坝的森林质量和生态价值仍在持续提升。统计显示,塞罕坝目前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38亿立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4万吨。(记者李建成、陈宝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