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熬夜“报复”的是什么

2019-01-20 06:22: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这几天,“报复性熬夜”一词风靡网络。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厉害,也要吃夜宵、刷手机、玩游戏,非熬到两三点睡觉才觉得“拥有了生活”。许多人一听,纷纷跟帖“是我、是我”。

熬夜伤身。不管为什么,“熬”多了都是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但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深陷“报复性熬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说起来,这种现象源于补偿心理:白天忙得喘不过气,就希冀在深夜弥补遗憾。就像网友点评的那样,“报复性熬夜”,是当代都市人被工作挤压得失去生活后所做的“负隅顽抗”。

话题扎心,也很真实。当下,工作侵蚀生活的现象相当普遍。无论企业还是机关、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点灯熬油乃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其中除了部分确因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为,很多加班存在“被加班”之嫌。或因管理和安排不科学,明明不是急活,非要临下班攒材料,非要晚上八九点开大会,非要周末搞调研。或因观念误区,将加班等同于积极。明明任务已经完成、下班时间已到,非要比拼看谁熬得久、走得晚,有的公开提出“5+2、白加黑”,甚至“3516”工作法,每天三小时吃饭、五小时睡觉、十六小时工作。如此疲劳战术形式主义,又能收获几分实效呢?

不过,即便懂得了这些道理,许多人依然无法好好享受法定公休时间。“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的灯没关”,你敢踏实走?周末公司拨来“连环夺命Call”,你敢不马上接?谁不想“看看世界”,但公司明里暗里鼓励“全年不休”,你敢休年假?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大多数劳动者的话语权很小,没有多少说“不”的空间,也没有说“不”的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说,呼吁上班族健康生活,根本上需要改变工作侵蚀生活、侵占公休的现状。这要靠体制机制的完善,也靠法律法规的落地,以刚性力量给劳动者撑腰。特别是领导干部、高层管理者,得带头按标准休假,优化单位企业的文化。当工作的归工作,生活的归生活,人们才不会“报复性”搅乱生活节奏。务实高效、张弛有度,也将不断激活干事创业的续航能力。(汤华臻/ 撰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