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热点关注]激活第一动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2019-01-15 04:09: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热点关注

  激活第一动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是“主阵地”。去年,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了全省80%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产生了全省70%以上的创新成果、75%以上的发明专利。

  如何让科技创新平台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更好地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政策落实,促进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量

  提到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的作用,石家庄高新区科技创业园区副主任、九三学社市委主委王志国委员给大家举了个例子:跨入2000年后的头几年,石家庄高新区基本快被入驻企业“塞满了”,但在全国56家国家级高新区考核排名中并不靠前。究其原因,是因为创新要素集聚力不强,支撑企业发展的创新平台缺失,导致园区承接高新技术和产业能力不足。

  对症下药,才能祛除顽疾。2016年至2017年,省科技厅连续两年从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共计1.2亿元支持石家庄高新区建设,加快石家庄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一系列创新要素的聚集,使得石家庄高新区在2017年百余家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排名第15位,跻身第一方阵。

  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方面,王志国委员建议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工程,优化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布局,构建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

  “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研发经费,聚集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前沿技术成果,是我省创新要素的聚集地。”省科技厅厅长马宇骏代表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政策落实,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和质量。

  马宇骏代表表示,未来,我省将围绕到2020年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增加到1900家以上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年度培育计划,促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提质增量,在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上下功夫。同时,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借力中关村、京津高校院所和央企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提升我省科技创新平台质量。

  创新服务方式,畅通对接渠道,让企业共享平台科技创新资源

  去年5月31日,国家顶尖的科技创新平台——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皇岛分中心一落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就引发了一系列“大动作”。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矿业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与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室还将为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提供实验平台,为企业智库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支撑。

  “实验室的落户,将对秦皇岛以及河北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人才储备、学术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实验室将成为秦皇岛乃至河北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高地。”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长刘建昌代表表示。

  不少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认为,依据企业自身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依托科技创新平台,让企业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和一流的人才智力服务,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

  刘建昌代表建议,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校地、校企、校产”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促进高端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借助高校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注入活力。

  “依托创新扶持政策,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的科技文献信息,扩展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模式,我们公司每年都有6至8项新工艺、新技术申请国家专利。因此,我特别重视科技扶持政策信息发布渠道是否畅通,与科技创新平台对接是否方便。”广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利刚委员说。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能够在研发成果发布和企业研发需求发布方面,建立快捷的信息通道,方便平台与企业沟通。”白利刚委员建议,应建立及时传递政府资金扶持项目信息的平台,以便企业及时了解适合自身的政策扶持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利用平台资源精准发力,同时找准科研创新的方向定位。” (记者 邢杰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