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环京津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2018-12-21 04:30: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结对帮扶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环京津贫困地区农业扶贫探访

  2017年3月初,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发挥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原农业部决定开展环京津特色产业对口帮扶共同行动,并会同京津冀实施了《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由原农业部28个直属事业单位结对帮扶28个河北环京津的贫困县,选派28名优秀处级干部蹲点2年专抓农业扶贫。原省农业厅也派出28名优秀科级干部,到贫困县挂职农业局副局长,京冀联手共同落实技术援助、营销帮扶、企业合作、典型示范等扶贫工作。

  开展技术援助,强化技术支撑

  “今年的西蓝花长得不错,应注意适量浇水。”“这个棚里架豆光照一般,应加强通风……”近日,农业科技顾问团的专家又一次来到沽源县东辛营村,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这些专家经常到我们村来进行技术指导,一年多来村民学到了不少新技术。”东辛营村党支部书记李雪峰说。

  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及省直部门下派多名干部驻村帮扶基础上,按照原农业部农业扶贫的要求,又从驻村干部中抽出部分骨干组成驻沽源产业扶贫帮扶小组。

  产业扶贫帮扶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先后联系4位在西蓝花、马铃薯、架豆、土壤营养学等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到沽源指导,并协助县里建立了由国家、省、市、县88位专家组成的农业科技顾问团,采取“大专家”和“田秀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去年至今,对全县120个贫困村的农户轮训2遍,举办培训班520期,累计参训人员23000人次。

  为给县里留下一支不走的农业科技培训专家队伍,补齐沽源县发展农业产业的人才和技术短板,产业扶贫帮扶小组还在重点村建立了农民身边的“科技小院”,以零费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伴随式技术服务,农民随时可以学习新技术成果,为扶贫先扶智提供了“沽源样本”。

  据不完全统计,针对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瓶颈,来自北京的各对口帮扶单位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援助,协助28个贫困县组建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肉牛、肉羊、渔业等96个特色产业专家组,共有589名专家。推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与贫困县签订技术服务协议120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3万人次,开展技术指导847场次,服务当地农民合作社844次,服务农业企业243次,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蔚县的生猪、蛋鸡、牛羊等养殖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效益并不稳定。

  2017年7月,北京四方红集团现代化农牧产业园落户蔚县。该项目投资5.5亿元,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园。

  按照协议,北京四方红集团流转当地农民土地,建设现代化种猪核心场和标准化猪舍育肥基地。贫困户不仅可以拿到地租、到公司打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还可以按照北京四方红商品猪标准化饲养管理要求和“公司+农户”的六统一合作方式,饲养公司提供的猪仔,公司负责回收。

  北京四方红集团还通过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共有16个乡镇7629户贫困户的3800多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农牧产业园,前3年贫困户年均最低分红500元。

  蔚县副县长周学勤介绍,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不仅提升了县域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实现了企业、农民、产业多赢,还带动了当地循环农业发展。园区项目建成后,年消化23万吨玉米及秸秆,解决了全县46万亩玉米销售和秸秆回收利用问题,带动10万农民持续增收。

  为帮助贫困县的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各对口帮扶单位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企业与当地农业产业对接,保障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持续稳定收益。目前,农业扶贫共同行动共引进企业63家,完成投资23.2亿元,带动贫困户13500户;帮助培育本地农业企业139家,完成投资5.3亿元,带动贫困户21700户,环京津农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完全统计,2017年环京津126个重点帮扶村贫困家庭经营收入人均3406元,比2016年增加603元,同比增长21.5%。

  培育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样是种藜麦,今年,张北县二台镇兴隆洼村贫困户林春岗种植的20亩藜麦,以10元/公斤的价格售出,收入20000多元。而2017年,20亩藜麦仅以2.6元/公斤售出,收入6000元左右。

  林春岗把这归功于北京来的帮扶组给他们合作社申请的有机认证。

  张北县位于坝上,远离工业污染,空气、土壤、水等农业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好,但品牌发展滞后,价格低。以挂职副县长沈光宏为代表的北京对口帮扶组,以发展“三品一标”、提升农产品品牌为切入点,多次举办蔬菜、藜麦、豌豆、马铃薯等产品绿色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帮助生产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社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指导帮助生产沙棘、藜麦的合作社申请有机农产品认证。目前全县已有21家合作社(企业)生产的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坝藜”品牌藜麦等4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有效提高了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通过提高品牌农产品价格,全县贫困户增收超千万元。

  在阳原县,在对口帮扶组的指导帮助下,“原味桑干”成功获得农副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鹦哥绿豆”“阳原供佛杏”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原上皇”黄金小米、“泥河湾”杂粮杂豆等系列品牌组成的阳原农产品品牌,正在形成品牌效应、助农增收。

  在平泉,北京挂职干部邢晓光牵线北京健力源公司在平泉建立食用菌采购基地,与浙江大学合作创建了“平泉香菇”区域公共品牌,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让“平泉香菇”在地头就卖到了20元/公斤。

  一年多来,各对口帮扶单位积极在环京津贫困地区加大品牌项目支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帮扶力度,协助打造特色产业118个、品牌112个。

  同时,对口帮扶单位积极开展营销帮扶,搞好产销对接。农业农村部市场司会同信息中心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行动,在张承保整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推动电商平台对接。组织张承保15家企业38个品牌农产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100家企业参加中国(廊坊)农交会,现场签约金额10亿元。去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组织开展营销活动108次,联系营销帮扶主体172个,推广农产品品牌220个。(记者 赵红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