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冰雪竞技运动:让运动员“塔基”厚起来

2018-07-27 22:25: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让运动员“塔基”厚起来——关注我省冰雪竞技实力提升之一

  图为运动员在2016—2017年度河北省青少年高山滑雪平行项目锦标赛上。(资料片) 记者 耿 辉摄

  编者按

  冬奥会已进入北京周期。我省冰雪竞技运动基础差、起步晚,实现“参赛也要出彩”的目标,对快速提升实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日前,记者深入相关运动队训练、管理一线,看现状、访困难、寻建议。敬请关注。

  平昌冬奥会上,我省与北京体育大学双注册的运动员李纯键参加了男子双人雪车、四人雪车的比赛,成为我省第一个登上冬奥会舞台的选手。2017—2018赛季的全国比赛,我省冰雪竞技运动员获得16枚金牌、11枚银牌、17枚铜牌,共获得44枚奖牌、117个四至八名。

  尽管实现了冬奥会参赛运动员“从0到1”的跨越,尽管国际国内比赛的成绩在提高,我省冰雪竞技运动“家底儿”薄还是不争的事实。优秀运动员好比“塔尖”,其选拔培养有赖于深厚的“塔基”。尽快让相关运动员多起来、好起来,是我省的当务之急。

加强引导,扩大跨界跨项选材参与度

  7月11日,天空飘着细雨,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14岁的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队员刘宣赤仍然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着水池训练。

  刘宣赤2017年4月由体操项目跨项选拔到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今年3月,在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18青少年赛上,就获得了女子规定动作冠军,这是河北选手获得的首个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冠军。

  像刘宣赤一样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进入我省冰雪竞技项目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我省冬季项目共组建了15支省级专业队,2017—2018赛季全国注册运动员已达572人。其中,90%以上的运动员来自跨界跨项选材。

  我省冰雪竞技项目从零起步,2015年才着手建立第一支专业运动队——省高山滑雪队。几年来,专业运动员从哪里来,始终是绕不开的难题。

  “开始我们从东北地区引进过一些队员,但随着新疆、内蒙古等地因为承办全国冬季运动会等原因加大冰雪竞技项目发展力度,我们引进运动员也很难了,只能立足于自己‘开荒’,而跨界跨项选材是已为冰雪运动强国证明的有效手段之一。”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晓马说,加拿大、美国、瑞士、韩国等都有从夏季项目跨项跨界进入冰雪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有的后来获得了冬奥会冠军。我省体操、武术等项目人才基础扎实,跨界跨项选材是可行的。

  据介绍,我国正式开始冰雪竞技项目的跨界跨项选材是在2017年,而我省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近年来,我省赛事遴选、教练员推荐等随机的跨界跨项选材一直在进行,全省性的跨界跨项选材进行过几次,今年初,又面向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跨界跨项选材。

  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跨界跨项选材的积极性,省体育局联合财政、人社部门,制定了《河北省冬季项目跨项跨界选材实施办法(试行)》等,出台了一系列输送奖励政策。

  但与体育部门的期望和提高我省冰雪竞技实力的需要相比,社会各界对跨界跨项跨季选材的积极性、参与度仍然不高。由此,一方面我省冰雪竞技项目专业运动员储备总量和增加速度与北京等地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已选拔出的运动员也存在年龄小、基础差等不足。

  如何才能把更多更具潜质的人才吸引、充实到冰雪竞技项目中来?

  河北体育学院冰雪运动系教师段少楼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认识。从体育部门来说,应强化“冬夏一盘棋”思想,改变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捂材”的狭隘观念,进一步畅通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的人才流通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大胆尝试,“跨”出精彩;从社会来说,则应改变“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通过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完善激励政策等,使更多的人知晓、支持并积极参与。

  “河北要快速增加冰雪竞技人才储备,立足于自己‘选育’没有错,但也要善于‘借力’。”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说,虽然现阶段直接引进专业运动员比较困难,但河北可以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东北地区的优势,通过合作共建等加快冰雪竞技水平提升。

  据了解,我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的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队、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建的速度滑冰队,目前进展良好。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强化后备人才支撑

  竞技体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后备人才的竞争。

  省体育局奥运事务处处长靳振收介绍说,为夯实冰雪竞技基础,我省制定出台《冰雪项目后备人才扶持管理办法》,列支专项经费,大力推进冬季项目省级后备人才基地和特色学校建设,扶持体育俱乐部等开展冰雪项目,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业余训练网络。省体育局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中心与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共同组织冬季项目青少年“苗子”运动员集训等,冬季项目后备人才迅速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注册的冬季项目业余训练运动员已达936人,比2016年增长了144%。

  成绩固然可喜,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各地冬季项目业余训练同质化严重,从事轮滑项目的运动员较多,从事其他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的很少。

  相比之下,2017年北京市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已达83支,运动员1029人,开展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双板滑雪、单板滑雪6个项目的业余训练。

  为建设优秀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梯队,省政府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创新冰雪运动发展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要重点发展1支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运动项目队伍。2022年前,各市新建3支以上业余训练队伍。大力实施“雏鹰计划”,构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选拔、跟踪和培养、组织和保障体系。

  有关人士认为,我省冬季项目后继乏人,场地、经费等不足是重要原因。而业余训练运动员学训矛盾突出、上升通道过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鉴于此,不能局限于“体育部门办体育”的老路,除继续发挥好业余体校、冬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作用外,还应在推动“体教结合”、社会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方面积极探索,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

  其实,在“体教结合”方面,我省不乏成功的案例。2015年,张家口市宣化二中与奥地利基茨比尔滑雪学校、吉林体育学院冰雪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体教结合”的冬季项目学校——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该校由张家口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宣化区政府共同管理,每年从全市小学毕业生中遴选50名学生重点培养。截至目前,该校已建立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6支队伍,现有冰雪竞技专业运动员145名,注册运动员117名,25人进入省队集训。(记者 张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