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石家庄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调查

2018-07-16 23:36: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日前航拍的土门关驿道小镇。 通讯员 王照森摄

  □记者 董昌 任学光

  站在古街巷口,向着村外眺望,已经成了于家村导游于翠田每天早上的习惯。

  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她已经不再为游客少犯愁,而是担心“私家车太多,别堵了进村的路”。

  于家村是井陉县的一个古村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发展旅游。但由于当时路难走、环境差,一天到晚也见不着几个游客。

  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去年石家庄市启动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于家村的游客越来越多。用于翠田的话说:“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村外变了样儿,旅游度假区建设让靠田吃饭的庄稼人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美丽饭’。”

  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是石家庄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美丽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美丽元素向美丽经济转变的一次全新尝试。如今,石家庄市的井陉古村落、鹿泉白鹿泉、平山李家庄、矿区贾庄古镇、灵寿燕栖湖、正定滹沱河等6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已陆续建成开放。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36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多元。

  高标准建设 绘就别具特色的乡村美景

  日前,记者踏着石砌的小路进了村,望着一条条整洁的街巷,我们不禁感叹这个饱经历史沧桑的石头村,在留住底蕴的同时,也焕发着新生机。每一座四合院里,都能看到驻足拍照的游客和耐心讲解的导游。“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以前都是靠田吃饭。近几年,周围的环境好了,俺们过上了‘靠村吃村’的好日子!”于翠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游客介绍着村庄的变化。

  其实,像于家村这样的村庄,在石家庄市已经很多。自2013年以来,石家庄市从最初的“趟路子、做示范”,到后来的“上水平、全覆盖”,全市各级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在1619个村庄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实施民居改造、安全饮水、污水治理、街道硬化、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利用、村庄绿化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中,182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一个个“盆景”连成了一道道“风景”。

  用什么方式来维护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如何让乡亲们在美丽乡村里过上小康生活?这成为石家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2017年,石家庄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环省会休闲度假的新去处。

  “经过调研发现,石家庄每周50万人次有休闲需求,周末短途出游市场火爆。但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旅游度假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却很少。于是,我们借鉴外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率先在全省探索性启动了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试点建设。”石家庄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农工委书记王韶华说。

  高起点谋划 打造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是“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集合,但这个“区”,不是几个美丽乡村的简单拼凑,也不单指一个区域,而是一个整体概念。

  “我们坚持顶层设计,在试点区域内按照一体化设计、系统化布局、整体化打造的思路,在继续提升区域内村庄生态宜居品质的基础上,融入休闲度假功能,向社会提供优质乡村旅游产品。”王韶华说。

  突出乡村田园特色,遵循四季更替时序,按照“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摘蔬果忙、冬吟白雪诗、四季忆乡愁”的思路,石家庄市筛选了有资源、有基础、有需求、有好班子的鹿泉白鹿泉、井陉古村落、矿区贾庄古镇、平山李家庄、灵寿燕栖湖、正定滹沱河、藁城宫文化、栾城东方园林8个片区,按照乡土性、文化性与度假化、品质感兼顾的要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

  为了保障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全市从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2770万元,并整合山区开发、老区建设资金支持度假区建设。相关县(市、区)也整合交通、水利、林业等4亿多元支持度假区建设。

  2017年9月30日,鹿泉白鹿泉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土门关驿道小镇开门营业,一个“十一”假期就接待游客14.2万人,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名头一炮打响。随后,其他5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也陆续开门迎客,成了百姓休闲度假的新去处。

  如今的白鹿泉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连成了片,土门关、白鹿泉、岸下、谷家峪……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看点,城里人就是逛上一天,也不会觉得乏味。

  从效果来看,6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建成,初步缓解了优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反过来,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也促进着度假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很多度假区由过去种粮食,改为种特色产品,乡亲们的收入也翻了番。

  高质量培育 探索创新经营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如何把资源转变成资本,真正给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区域内以及周边的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石家庄市探索了“社会资本+村委会”“村委会+合作社”“村委会+合作社+工商企业”等多种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趟出了一条市场化运营的新路径。

  在白鹿泉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东土门和西土门两个村,以集体土地分别持股,与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了土门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建设土门关驿道小镇项目。在平山李家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村里以责任田、农宅、空闲地、山场等资源,与荣盛集团等多个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合作,社会资本投入高达21亿元。

  “单靠村两委和乡亲们单打独斗,很难实现专业化的经营。通过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土门关驿道小镇才有了现在的繁荣景象。”东土门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忠介绍,目前,土门关驿道小镇项目总投资已经超过5.5亿元。“我们村集体在项目中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就意味着,小镇经营得越好,村集体分红就越多,村民的日子也就越好。”

  通过引导工商企业合作开发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不仅保证了村集体的收益,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目前,6个建成开放的度假区已吸纳村民就业8000多人,带动村民增收超亿元。

  今年,石家庄市将在鹿泉西山、赞皇嶂石岩、灵寿南营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较好的10余个区域,继续创建市级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并打造一批县级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力争到2020年,环省会建成一批布局优化、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