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人:钝嗓悲腔新传唱

2018-07-12 21:44: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7月11日电(记者许苏培、秦婧)“说了个老头七十三,他未曾吃饭先把门来关……”在河北沧县文化馆一隅,12岁的小姑娘王馨笛正和爷爷王银杰表演木板大鼓作品《追苍蝇》。小姑娘童音清亮有力,右手击鼓,左手持板击节。老人慈爱地看着小孙女,手中三弦不停,铿锵圆润的音符如珠玉般从弦间滑落。

  71岁的王银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人。半个多月前,他和搭档赵福云一起,凭借拿手好戏《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登上了全国非遗曲艺周的舞台。8年前,他曾凭借这部书,在法国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上,获得唯一最高奖——卢浮金奖。

  木板大鼓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唱腔、曲调被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有所吸收,有专家称其为“京韵大鼓的母根”。

  “沧州木板大鼓讲究钝嗓悲腔,体现出燕赵慷慨悲歌的特色,唱出了老百姓心中的苦乐酸甜。”王银杰说,木板大鼓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自击木板和大鼓说唱,另一人操三弦伴奏。

  王银杰16岁时家贫辍学,拜师学习木板大鼓。在萧条年代,这是穷人的艺术,不光木板大鼓艺人多是身患残疾、识字甚少之人,观众也多为底层贫苦百姓。

  “我艺成第二年,每天晚上在打麦场上两小时自弹自唱。说书说了50天,挣了50块,说村史,叙风云,观众围了好几圈,听得有滋有味。”王银杰说。

  20世纪80年代后,诸多传统曲艺受到电视电影等新娱乐方式普及的冲击,木板大鼓也渐渐无人问津。很少有村子会邀请木板大鼓艺人,现场弹唱不再有市场。为了养家糊口,王银杰开始录卖木板大鼓磁带,一卖就是十几年。到了2001年,沧州木板大鼓的老艺人仅存七八个,历来通过口传身授传承数百年的木板大鼓被推到了悬崖边。

  好在近年来,沧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和传承木板大鼓,把非遗进校园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木板大鼓这一国家级非遗的魅力,沧县文化馆在全县遴选2所小学、1所初中,开设木板大鼓课程,聘请王银杰等老艺人每周授课,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我们坚持整合传承人、教育基地、教育经费等多方资源,以立体化的培养方式解决非遗人才的断层危机,让传统艺术萌发新的生机。”沧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刘金芳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