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分类施策 精准帮扶 雄安新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18-07-03 15:56:3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分类施策 精准帮扶

  新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制图/王戬芬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解决新区群众就业创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截至6月30日,雄安新区共有劳动力60.45万人,实现就业57.09万人。

  数据显示,新区管控以来,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赋闲人员共计9.50万人,通过企业吸纳、公益岗位吸纳、劳务输出、自主创业就业等多渠道,实现就业7.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29万人,农村选择性动态赋闲人员1.36万人。

  雄安新区管委会城乡统筹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新区百姓就业,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面梳理、认真解决新区群众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困难问题,让新区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强基础,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新区设立后,由于关停“散乱污”企业等原因,部分群众暂时性失业或选择性待业。为切实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愿望清、择业意向清、技能状况清、家庭情况清”,新区在三县选取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特点的典型人群,先后发放调查表50余万份,采取实名制方式,将21万余条有效信息录入系统,摸准了适龄劳动年龄群体相关信息,为后期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安置就业、鼓励创业打好了基础。三县通过专项调查研究、发放各类调查表、开发农村劳动力智慧管理数字平台等措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状态、培训需求、就业创业意愿及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抓服务,主动上门做到“服务到家”。

  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对农民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有部分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的分类施策,实施一对一帮扶,优先安排每年不少于一次免费就业培训。对通过市场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实现精准对接,容城县本级成立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乡一级成立就业服务指导所,村一级设立就业服务指导站,形成覆盖全县、上下协调的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劳动力和岗位的精准对接。

  开展创业孵化,建设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劳动者创业成功率。安新县引进省内知名孵化基地资源,打造白洋淀创业广场,和百度合作建设以大数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孵化基地,为具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具有创业条件的新区群众,开展创业帮扶和指导工作。

  举办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实施“百名优秀创业新星”培养帮扶计划,新区每县每年培养帮扶至少100名创业意愿强、创业项目优、发展前景广、带动就业多的优秀创业新星,为新区创业就业树立典型,当好示范。组织实施雄安新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等“五链”深度融合。

  ——抓培训,多措并举做到“储备技能”。

  实施被征地农民专项职业培训计划,制定《雄安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实施方案》,实施公共服务、家政服务、新业态、家庭手工业、现代服务业、建筑业、自主创业等7类专项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职业转换能力。

  开展“聚力雄安送培训”系列活动。梳理出易掌握、好就业、能创业的电商、家政、建筑等12个培训专业,确定培训机构30家,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期,培训2.9万人,促进1.04万人实现就业。

  针对新区未来建设的定位,与知名职业院校沟通对接,寻求特殊支持,帮助新区适龄青年就读。新区组织京津冀职业院校招生宣传活动,1200多名雄安青年走进职业院校大门。今年以来,鼓励新区适龄青年就读有品质职业院校,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宣传,已有2000余人初步达成求学意向。

  ——促就业,内联外引做到“就业有门”。

  劳务对接促进就业。与部分企业以就业联盟的方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新区10万亩苗景兼用林项目,解决了7093名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截洪渠工程、“千年秀林”工程为就业承载项目,促进2202名技术工人实现就业。

  举办招聘活动促进就业。举办了新区籍大学毕业生与部分知名企业就业对接招聘活动,5家企业共提供了950个招聘岗位,1200余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到场与企业充分交流,4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128名大学生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

  开发岗位促进就业。围绕挖掘现有企业潜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主动加强与央企、省属及各类企业的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机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通过政府及用人单位开发管理、服务、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地吸纳困难群体就业。

  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一方面动员鼓励新区企业家外出创业,从而实现有组织地带动劳动力外出就业。另一方面,鼓励新区群众结合雄安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自主创业,激励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实现“二次创业”,进一步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记者张伟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