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多部门联动 织牢防少儿溺水安全网

2018-07-02 16:56: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教育、水利、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做好主动防护

  织牢防少儿溺水安全网

 

 

  6月14日,省教育厅和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北京、天津分局在保定市唐县第三小学启动2018年南水北调中线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图为唐县第三小学的孩子们在防溺水宣传条幅上签字。记者 尹翠莉摄

  随着暑假来临,到河流、水库等水域游泳、戏水的孩子们也逐渐多了起来。来自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溺水身亡的少儿达2万多名。这些溺亡事故是如何造成的,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悲剧发生,发现溺水者应该如何施救?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加强安全教育 学会智慧救援

  “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是造成少年儿童溺亡的主要原因。”石家庄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西柏坡中队政治指导员席杰告诉记者,每到夏季,支队接到的溺水报警电话就会增多。从接处警情况来看,大多数溺水少年儿童都是自己跑到浅水域玩耍没有家长在身边,或者家长带孩子游泳但疏于看护,溺水第一时间未能施救造成溺亡。

  溺水大多发生在农村的小河、池塘等野外浅水域,以农村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群体居多,且多发生在学校、家长无暇顾及的节假日、放学途中等。记者梳理近几年我省发生的溺水事故发现,家长监管疏忽、学生的假期监护缺位、儿童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缺乏、活动场所匮乏、有水区域安全警示和防护不到位等,都是夏季少年儿童溺亡事故频发的原因。

  6月14日,省教育厅和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北京、天津分局在保定市唐县第三小学启动2018年南水北调中线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流经我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定州等5市、30个县(市、区),沿线有443个村庄、337所学校,涉及学生近16万人。渠道内水深、坡陡、流急,一旦不小心落水,很难自行爬上岸,安全警示教育亟须全覆盖。

  紧临南水北调干渠的唐县,就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地段。“减少溺水事故发生,学校必须负起坚实的责任来,加大对孩子们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唐县第三小学校长田晓丽表示,每年暑期临近,学校都会通过张贴海报等形式,在校园内营造一种防溺水安全教育氛围,在日常的班会、安全教育课上也会专门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节假日学生会脱离学校监管,因此家长也要提高警惕,担负起监护责任。”田晓丽介绍,学校要求老师们经常在学校微信平台和家长微信群里发送相关提醒信息,与家长做好对接。

  “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科学救援知识。”席杰介绍,在他们接触到的溺水案件中,有很多是由于中小学生的急救、自救能力差,常常一人落水同伴去救,最后导致多人溺亡的惨剧。

  席杰提醒广大少年儿童,救人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可以先大声呼救,让附近的成年人及时赶到现场。或者及时拨打110、120求助,说清事发的具体地点,切不可自己盲目下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距离溺水者较近时,大概一米的地方,可以采用手援,但一定要保证岸上有固定物,要不然容易被拉下水。”席杰介绍,在救援过程中,可以利用竹竿、绳子等工具,把一端递给落水者,把他拉到岸边。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正确的方法是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然后让其平躺,对其呼喊、拍打看有无反应,观察溺水者胸廓有无起伏,如果既没有反应也没有胸廓起伏,就要对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

  “还可以利用新装备,遇到危险时为孩子增加一道防线。”席杰说,国外的一些学校和家长会教孩子使用防溺水手环,遇到危险拉动手环上的特殊装置,手环充气孩子就会浮出水面,为救治赢得时间。

  多部门联合 做好主动防护

  “唐县境内除了有南水北调干渠经过,还有一些天然河流和野外水坑,孩子们天性贪玩,而野外水域很多没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危险性很高。”主管学校安全教育的唐县第三中学副校长高建明告诉记者,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有1875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二是周边村镇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孩子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有的甚至无人看管,一旦走近没有警示标志的野外水域,安全很难保证。

  在预防少儿溺水方面,一些省份的做法值得借鉴。河南建立了暑期对接制度,要求各县级教育、水利、公安等部门组织中小学与所在乡镇、村庄建立暑期安全工作对接,对学生经常嬉水、游泳的重点区域,落实专人或组织志愿者、退休人员进行巡查和劝阻。浙江多个地市在溺水高危地段放置公益救生设备,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随时取用施救。

  近年来,我省教育等部门也做了很多尝试。去年6月,省教育厅联合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启动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专门设计制作了《中小学生防溺水作业本》,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危险说明、风险提示和安防设施都作了特别说明,免费发放给南水北调沿线学生。各管理处还加强了对辖区干渠的排查,特别对安全警示标志、防护网等设施、应急救援器材加大排查力度。

  “减少溺水悲剧发生,需要教育、水利、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做好主动防护。”高建明建议,各乡镇要及时排查消除辖区内因挖沙、施工等原因产生的危险水域、水潭,可在河道、池塘等地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和告示。同时,以村为单位,暑假期间开放村级阅览室、活动室等公共场所,为暑期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及娱乐的场所,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记者 尹翠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