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传统村落图典》出版发行

2018-06-27 21:35:5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历时三年多,《河北省传统村落图典》近日出版发行,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完成“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并出版丛书的省份——

  赓续燕赵传统村落的文化根脉

 

 

张家口蔚县白后堡。通讯员 姚映红摄

  散布广泛的传统村落堪称“历史活标本”,也是我们寄托乡愁的载体。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传统村落正在不断消失。为了不使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宝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于2014年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同时启动了编纂出版《中国传统村落图典》工作。历时三年多,《河北省传统村落图典》近日出版发行。作为全国首个完成立档调查工程并出版丛书的省份,该图典的出版竖起了此次全国立档调查工程的一座里程碑,激荡起更多人心中的乡愁和守护好传统村落的文化情怀。

  梳理传统村落丰厚“家底”

  我省传统村落资源丰富,它们有着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但在数千年农耕历史中,这些古老的村落既无村志,也无村史,甚至没有人能说清它的年轮,道明它的由来与身世。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符号?《河北省传统村落图典》的出版,无疑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99个传统村落、8部图典,320多万字,4000多张图片……近日出版发行的《河北省传统村落图典》,记述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现状,全方位展示了河北传统村落自然风貌、人文历史、街道民居、生产生活方式、村规家训、古树古桥古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阐释了每个传统村落独有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这套图典是目前国内首部系统展示省域传统村落文化的图书,也是《中国传统村落图典》先行之样板卷。

  看着摆在面前的全套图典,该书主编,中国民协顾问、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回忆起三年多来的努力感慨万千。2014年全国开展“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河北组织150余名文艺工作者,分成23个小分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用一年时间完成国家规定任务后,又普查、发掘、记录了我省217个传统村落的档案资料,共获得图片26万余张、文字800余万字。

  留住文化根脉,首先需要梳理文化“家底”。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认为,《河北省传统村落图典》是一部彰显传统村落文化原生态,把有故事的传统村落凝聚成乡情、乡愁、乡村魅力的文化载体,更是对我省传统村落丰厚“家底”的一次全面盘点。

  “把河北主要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进行集中展示,为今后进一步保护研究传统村落奠定了学术基础。”考古专家、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谢飞表示,当前我省村落史研究相对薄弱,该书中收录的村落文献、碑刻等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资料价值。

  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根本力量

  走进邯郸市涉县王金庄村,好似走进了世外桃源。四面环山、河流遍布,整个村庄坐落于山水之间。远眺村外梯田,连绵起伏,气势磅礴;近看石头房子,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村间随处可见石碾、石磨、石桌等生产生活用具。

  在涉县,像这样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目前已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王金庄村、偏城村、赤岸村、宋家村、固新村、岭底村等10个村落。这些村落大多藏在深山,有的繁华依旧车水马龙,有的衰败没落少人问津。如何对这些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和开发呢?

  从2014年起,涉县文联主席、涉县文广新局负责人李淑英参与了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工作,走遍了涉县大大小小的村落,感受到了传统村落的生命力,更深刻意识到,村民才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根本力量。因此,保护传统村落关键要激活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和积极主动性。

  为此,近年来,涉县多次邀请省摄协和省民协会员深入乡村农户进行拍摄,同时发动涉县当地摄影爱好者组成志愿者队伍,面对面地向村民宣传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具体到风物、建筑和民俗等,让村民发自内心地提高保护意识。

  “原来村里翻新房屋,一些柱顶石、瓦当等拆下来的材料随手就往街道上一放,扔得到处都是。有的村民自家有老房子,家里的碗碟等生活日用品或家谱、地契等藏品都很有些年头,但他们不知道其价值,现在他们意识到这些老物件是自己的文化根脉。”让李淑英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日渐觉醒的村民们开始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传统村落的责任。

  活态保护才能延续村落记忆

  保护是第一步,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规范发展,发挥村落的原有功能,增强村落“造血”能力,才能更好地延续村落的文化记忆。

  张家口市蔚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新威直言,目前蔚县传统村落保护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蔚县古堡数量众多,仅有一小部分保存较完好,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空心化”。“因为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古堡旁边都建了一个新村,堡子里的村民都往外搬迁,导致古堡里的居民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一个人都没有的情况。像这样慢慢没人居住的古堡,如果再不开始保护利用,很快就会成为遗址。”对此,李新威颇感焦虑。他认为,保护传统村落更应在意村民的幸福感,在加强保护使其焕发新生机的同时,应让村民享受到村落保护所带来的生活变化。

  近年来,我省很多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注重结合当地特点,采取多元化保护模式。以蔚县为例,2017年,省文物局和张家口市政府、蔚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发起“蔚县古堡拯救行动”,通过政府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外加吸引社会投资,在修缮的基础上对古堡进行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展示,增加村民日常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李新威认为,这样既留住了传统村落的外在形态,又能有效延续其中的文化脉络及人文情愫。

  把传统村落保护与民俗游相结合,也为我省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今年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井陉庙会民俗文化展演在井陉举办,整个县域从庄旺村到南康庄,从大梁江到核桃园,放河灯、跑灯、撵虚耗、开锁儿、民间花会表演……每一个村子都在用热闹喜庆和庄严仪式呈现着当地传承千年的民俗风情。参与该展演策划实施的井陉县文联主席马佶认为,这种与民俗文化融合的保护更有利于乡土文化的完整传承与活态保护,能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者 曹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