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我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8-06-26 22:47:3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耕地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制图:郭 祥

  6月25日是第二十八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的系列宣传活动。记者从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土地日”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最严格保护耕地,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数据显示,我国土地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总量多、人均少、地区分布不平衡,可开发后备资源少。我国土地总面积达到960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15。土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3。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介绍说,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17年底耕地面积20.23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并实行特殊保护,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并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

  据介绍,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新时代的土地管理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

  王广华说,要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建立统一、协调、权威、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统筹各类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资源资产价值,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具体来看,严格耕地管控性保护,尽量“不占少占”;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做到“补足补优”;健全耕地激励性保护,搞好“利益调节”;加强耕地保护考核监督,压实“目标责任”,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

  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记者了解到,通过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创建和开发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断增强,土地使用效率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24.18%。

  “我们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提高审批效率,保障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脱贫攻坚用地需求。”王广华说,土地出让收益为地方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仅2017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就达到5.2万亿元。同时,不断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督察,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好转。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土地权益。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将拟订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和土地储备政策,组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拟订相应考核标准。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化城镇土地市场化配置。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立自然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自然资源部门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新时代土地管理工作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王广华说,土地既是各类自然资源的载体,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自然资源部将按照中央要求,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推进落实到位。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王广华表示,自然资源部将抓住全国生态重要功能区、脆弱区和重要区域,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组织实施重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并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生态修复,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和确权登记发证。把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逐步拓展至全部自然资源,全面准确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家底,统一开展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建立自然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要深化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继续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全面推进所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发证。(记者 常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