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国际禁毒日|交友不慎或追求刺激是染毒主要原因

2018-06-25 22:27: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毒品花样翻新防不胜防,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人员数量快速增长

  远离新型毒品的诱惑

  跳跳糖、奶茶、止咳水、干花、浴盐……如今毒品花样翻新防不胜防,许多新型毒品伪装改造成我们常见的物品,出现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新型毒品具有哪些特性,吸毒人员最初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如何远离毒品?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到多家禁毒戒毒机构进行采访调查。

  新型毒品具有高伪装性

  “昨天端午节,给孩子打电话了么?”6月19日,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副科长于洋正在心理矫治室和戒毒人员刘强(化名)聊天。

  “没有……”刘强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一直没有跟小儿子联系过,不想让他知道……”

  今年42岁的刘强原本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妻子知书达理,两个儿子聪明懂事。原本美满的一家,却被一种叫“冰毒”的东西毁了。

  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副科长尤建伟介绍,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主要种类有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俗称摇头丸,还有被称为K粉的氯胺酮。

  “摇头丸可能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过,它们大多色彩鲜艳,通常是刻有十字、奔驰、三叶草等标志的小药丸,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等。”尤建伟介绍,新型毒品远不止这几种,还有LSD、麦司卡林以及迷幻蘑菇等等,外观越来越隐蔽,具有高伪装性,现在有些跳跳糖、奶茶、止咳水、干花、浴盐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都成了毒品伪装的“马甲”。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滥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人员存量下降,但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人员数量却快速增长。目前我省在册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人员数量已占到全部在册吸毒人员总量的88%。

  交友不慎或追求刺激是染毒主要原因

  “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回忆起3年前第一次接触冰毒,刘强说,“那就是一场噩梦。”

  刘强大学毕业后跟家人一起做生意,“挣了不少钱,突然没了目标,迷失了。”

  3年前,一个生意上的朋友为了“报答他”,给他介绍了一种“新玩意儿”——冰毒,让他“尝尝鲜”。

  “当时不觉得是平时人们说的吸毒,心想就这么一点儿小东西,我试一次应该没事。”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加之朋友的怂恿,刘强没有抵制住诱惑。谁知这一次之后,他整个人慢慢地被毒品控制了:吸食频率越来越高,量越来越大,吸食后开始玩游戏、赌博……

  “交友不慎,被所谓的朋友拉下水,是很多吸毒人员染上毒瘾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追求刺激,误以为吸毒是很时髦的东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王新华说。

  今年刚刚20岁的小军(化名)最初接触毒品就是“觉得好奇,想体验不一样的感觉”。从小疏于父母管教的他,初中没毕业就开始“混社会”,后来成了一些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常客,来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之前已经有4年的吸毒史了。

  除了受他人和周围环境影响,还有一些人接触毒品是因为失恋等感情变故,或者炒股失败、生意破产等突然而至的生活挫折。“一时间压力太大,想借外力排遣。”王新华说。

  王新华还提到,除了一些被动染毒,甚至还有人把毒品当成减肥的工具。“毒品会对人的很多器官造成伤害,让人骨瘦如柴,那其实是一种病态,但是有个别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轻信K粉等毒品可以短时间瘦身,为达到减肥的效果而主动吸食。”

  “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政委田彤颜说,吸毒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与浪费;长期吸毒极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还会诱发诸如以贩养吸、以盗抢养吸、以卖淫养吸及毒驾等治安刑事案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

  据统计,2017年全国因滥用毒品导致的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共有300多起。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有17.4万起,占刑事案件总和的14%。

  加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积极预防毒品犯罪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其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具体到我省,目前在册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占近60%,与全国情况一样,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滥用的主要群体。

  “除了积极打击毒品犯罪,还应该积极预防毒品犯罪,因为一旦染上毒品,对人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我们应该提前、主动,而不能只是后置、被动的。”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主管教育工作的副所长冯贵福表示。

  冯贵福介绍,他们除了不定期到高校、中小学宣讲,还会邀请学生到戒毒所参观,加深他们对毒品、对戒毒工作的认识。然而,在与同学们交流过程中,冯贵福意识到,当代大学生和青少年对毒品知识的了解还有较多欠缺,有待进一步加深认识。

  “从学校到社会应该形成一个宣传教育和监管的完整链条,环环相扣,降低大家感染毒品的概率。”冯贵福建议,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教育监管,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们认识毒品危害,提高鉴别能力。

  此外,冯贵福建议,学校还可以和戒毒机构联合,在学生中开展争做戒毒宣传员或者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增进自身对毒品了解、提高防范能力的同时,也能从戒毒人员经历中得以警醒,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记者 尹翠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