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渤海粮仓”工程让河北5年增粮47.6亿公斤

2018-06-22 01:08: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昔日盐碱地 今朝吨粮田

  “渤海粮仓”工程让我省5年增粮47.6亿公斤

  “让河北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增产15亿公斤粮食。”这一在2013年提出的目标,5年后得到超额兑现。6月20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小京透露,“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河北项目区通过科技部验收。统计显示,5年来,“渤海粮仓”工程在河北累计示范推广5197万亩,实现增粮47.6亿公斤,是预期增粮目标的3倍多,带动我省农民增收109亿元。

  我省是“渤海粮仓”工程核心技术的发源地,也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涉及的3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中,60%在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渤海粮仓”工程,2014年至2018年,连续将实施“渤海粮仓”工程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使该工程得以在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唐山等地共43个县(市、区)推广实施。

  近日,沧州市海兴县小山乡小山东村农民丁宝龙把7亩地收获的2500多公斤小麦装进了自家粮囤里,“以前真没想到,这‘铲把土就能腌咸菜’的盐碱地也能有好收成!”

  打破农民对盐碱地一成不变绝望的,正是科技的力量。

  以“每升2至4克之间的微咸水浇灌小麦发育良好”科学发现为依据的微咸水浇灌法,颠覆了“只有淡水才能浇庄稼”的认知;以“高浓度的咸水先融化、入渗,后融化的微咸水和淡水使土壤表层脱盐”为思路的咸水结冰法,改写了淡水洗盐的盐碱地改造老路。

  “我们通过咸水结冰改造盐碱土壤,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良法’进行田间管理,通过选育更耐盐耐碱的作物品种获得‘良种’。”刘小京说,这些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皮试验站发端的一系列新技术,让改造“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成为可能。

  在恢复生机的盐碱地上,走“科技种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更多农民尝到了甜头。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一分区北尚庄村村民迟玉甲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中,多是盐碱地、低产田。“过去盐碱地产量低,种得多、赔得多。现在好多地块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成了吨粮田。”他最近刚把200多万元的卖粮款装进了腰包。

  “尽管今年河北部分地区遇到了不利气象条件,但总体看,‘渤海粮仓’工程一期项目在河北完美收官已成定局。”刘小京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的项目预期目标已经达成。(记者张怀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