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锦城艺术宫今年底拆除?负责人:搬迁时间还在协调

2018-06-13 21:54: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都天府广场上的钟楼与锦城艺术宫 邓光奇绘

  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摄影 刘陈平

  “我家乡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剧场,我很高兴。”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逝世前最后一次返回四川,参观当时新建成的锦城艺术宫时说过的话。说这话时,时任锦城艺术宫美术师的邓光奇就在一旁。若干年后,回忆起此情此景,年逾古稀的邓光奇唏嘘不已。

  锦城艺术宫可谓是成都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在其“服役“的31个年头里,见证了成都文化艺术的发展,承载着成都老百姓对戏剧和艺术的美好回忆。日前,有网友在成都本地论坛上爆出了一则重磅消息,“锦城艺术宫今年年底将关闭并进行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隔壁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四川大剧院。”

  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年底,这一文化地标真的就要消失?对此,封面新闻记者致电了四川省锦城艺术宫副总经理彭孝辉,他透露,“四川大剧院工程社会关注度高,在省委省政府和文化厅领导下推进有力,现正在与各方协调综合各方因素确定搬迁时间,为下一步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作全面冲刺准备。 ”

  辉煌:

  每年承接演出150多场

  接待观众16余万

  自1987年春天竣工开业以来,锦城艺术宫就像天府广场的一颗明珠,一直为成都的文化交流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既承接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精品演出,还承担着省内各种集会和重大庆典活动。

  青年剧作家潘乃奇是一名“蓉漂”,她刚落脚成都的时候就来锦城艺术宫看过戏,其所创作的一些晚会剧目也曾在那里演出过。“最近我在艺术宫看过两次演出,一个是大型时尚诗画《舞韵天府》,一个是上海越剧院创排的越剧《红楼梦》,演出效果非常好,意犹未尽。”

  法国芭蕾舞剧团、原苏联国家库班哥萨克歌舞团的艺术家、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歌星,以及闪耀着东方艺术之光的中国京剧团、东方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中国芭蕾舞团、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著名艺术团体都曾先后到此演出。

  对艺术宫,潘乃奇不吝赞美之辞,“因为国内外以及省内一流的演出都会选择在锦城艺术宫举行,对于四川而言,它是最大、最好、最专业的剧场。对于这样一个地方,我作为一个戏剧人,心理上是有依赖的。”

  “锦城艺术宫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牌公共文化场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大型剧院。”四川省锦城艺术宫相关负责人对此感到非常自豪,她还给了记者一组数据,“艺术宫每年平均承接的剧场演出在150-160场左右,而观众每年稳定在16-17万,大家对它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在成都乃至西南地区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

  遗憾:

  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配套设施稍显落后

  锦城艺术宫见证了成都文化艺术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宫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有不少像《猫》、《战马》等国际上知名的大型演出和优秀的剧目由于场地和设备的原因无法在蓉上演,成为市民心中的遗憾。

  1998年的锦城艺术宫 摄影 刘陈平

  2000年后的锦城艺术宫 摄影 刘陈平

  市民张先生是个文艺爱好者,一有时间就会到艺术宫看演出。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每次在剧场里看演出都非常享受,但每次停车都让我头疼,停车位太少了,车有时候不知该停哪儿,我只要能不开车就不会开车过来。”

  2007年的锦城艺术宫 摄影 刘陈平

  2016年的锦城艺术宫 摄影刘陈平

  “锦城艺术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可能配套设施稍微落后,比如在停车场设置等硬件条件上显得落后,但现在的剧场舞台是非常标准的国际演出舞台,从专业技术层面上的条件来说是完全不影响演出质量的。”锦城艺术宫相关负责人说。

  新生:

  四川大剧院将建成

  老百姓能看到更多好戏

  不久之后,坐落于成都市人民中路1号附2号的四川大剧院即将把锦城艺术宫取而代之,那么,它能不能解决锦城艺术宫目前存在的问题呢?它又有着怎样的特色和功能?锦城艺术宫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回答了市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她表示,“即将建成的四川大剧院体量比锦城艺术宫体量大,分为大小两个剧场。剧院的地上部分包括一个两层看台共1601座的大剧场,还有一个可容纳400多人的小剧场相配套。小剧场主要是针对一些小型独立制作的演出设立的,今后,对本地一些自主原创、小众的演出扶持力度会非常大。”

  四川大剧院地下部分还有总共能容纳800人的地下电影城。“目前,我们正在施工和引进品牌当中。与现在锦城艺术宫单纯提供演出相比,日后的四川大剧院不仅立足于做演出,还会拓展艺术教育培训和艺术产品展览,拉伸文化+的产业链条。”

 

  锦城艺术宫门口的雕塑《蹈》 摄影 刘陈平

  备受诟病的停车问题,也将得到很好地解决。艺术宫负责人说,“四川大剧院会建一个地下四层的停车场,并且连通天府广场地铁站。”

  此前,在四川大剧院主体工程封顶仪式现场,四川省锦城艺术宫总经理刘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说,“四川大剧院建成后,将引进大量世界一流的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团演出。”

  潘乃奇对四川大剧院的落成充满了期待,“在北京,有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在上海,有东方艺术中心,也有上海大剧院。但是四川缺少一个现代化、高端的戏剧演出的空间,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大剧院。如果四川大剧院建成了,可以给成都的戏剧观众提供更好看戏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够让外面优质剧作到四川演出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也增加了四川老百姓看到好作品的机会和可能。”

  记忆:

  保留记忆的壁画和雕塑

  将在新剧院重现

  巴金逝世前最后一次返回四川曾参观过当时新建成的锦城艺术宫,巴老曾说:“我家乡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剧场,我很高兴。”时任锦城艺术宫美术师的邓光奇当时就在一旁。如今回忆起那年的情景,年逾古稀的邓光奇唏嘘不已。

  邓光奇与锦城艺术宫的缘分从艺术宫诞生时就结下了。“1985年,我有幸参与了锦城艺术宫的建设工作。当时,我主要负责将名家设计的17幅壁画描绘到花岗石上,再交给刻工刻制,前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17幅壁画以‘华夏蹈迹’为主题,就装饰在锦城艺术宫的外墙上。在这些壁画中,既有远古时代人们身穿兽皮,用舞蹈向日月表达崇敬;又有反弹琵琶这一代表大唐文化优美的舞姿和宫廷舞蹈艺术;更有近现代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邓光奇由衷地赞美道,“这些壁画,体现了中华演艺文化发展历史,以及对美的艺术追求。”

  “在艺术宫正门,还要一个命名为《蹈》的雕塑作品,表现三位富有青春活力的美丽少女长袖起舞的姿态,带有几分敦煌‘飞天’的韵味。“邓光奇觉得,锦城艺术宫壁画与雕塑是整个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锦城艺术宫建成后,邓光奇一直住在其附近的员工宿舍里,一直住到了2007年。他还曾参与过锦城艺术宫演出的宣传报道工作,包括写短文、拍摄演出照片等。“我在锦城艺术宫看过芭蕾舞、中国京剧团表演,见过演员李玲玉。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看着艺术宫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要拆迁,我真是舍不得。”

  锦城艺术宫勾起了一代人对于城市的文化记忆。对于这些保留着记忆的元素,今后的命运又会如何?锦城艺术宫相关负责人透露,“外墙壁画现在已经拆除,会在大剧院一定空间内采取全新形式的展现,雕塑也会做相应的处理。但是不一定是照搬过去摆放,会创新设计重现,保留记忆元素的传承。”

  “锦城艺术宫是四川大剧院的前身依据,它的搬迁不等于它的消失,而是它另一种意义上的延伸。这种延伸实际上是一种提升和新生。”潘乃奇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