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天然气批发价改革将致气价上涨? 专家:影响不大

2018-06-10 23:43:1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天然气批发价改革气价将上涨? 专家:对居民影响不大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段时间,不少地方的市民为了买天然气排起队来,甚至有的地方凌晨就有人带着马扎排队。这都是源自一则天然气要涨价的消息,而消息的根源,是今天正式开始实施的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方案。

  这个方案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的会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方案中所说的“门站价格”,是指上游天然气供气商供应给各地燃气公司的批发价。新方案的主要变化在于,供需双方可以把基准门站价格当做基础,在上浮20%到下浮不限的范围里,来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而这个基准门站价格,是按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水平安排。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价格表,基准门站价格最高的是广东和上海,每立方米2.06元;最低的是新疆,每立方米1.04元。需要再次强调,这里的价格还是“批发价”,并不是天然气居民用户所熟悉的用气价格。

  未来,用气价格将由地方政府综合考虑居民承受能力、燃气企业经营状况和当地财政状况等因素,自主决策具体调整幅度、调整时间等。那么,到底会不会涨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革?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我国25个通气省区市的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是每立方米1.4元左右,从2010年开始就没有进行过调整,价格水平不仅低于非居民用气,还低于进口气以及国产气供应成本,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居民气价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对此,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指出,天然气价格理顺问题已经讨论很长时间了。国际油价和气价是快速上升阶段,现在进口气占比40%以上,而且还要继续增加,天然气的成本在不断上升,用户价格不能跟着变动,供应保障就会出问题。

  去年采暖季我国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表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低于非居民,容易导致供需双方“钻空子”。思亚能源首席执行官李瑶分析认为,以前在居民和非居民存在非常大价差时,市场有套利空间,尤其在去年用气短缺的时候,因为价差的存在,下游企业有动力去拿低价气转售给工业用户非居民用户,实际上不利于保供。

  这一次,新方案规定供需双方可以把基准门站价格作为基础,在上浮20%到下浮不限的范围里,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同时,供需双方要充分利用弹性价格机制,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形成灵敏反映供求变化的季节性差价体系,消费旺季可在基准门站价格基础上适当上浮,消费淡季适当下浮。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会大大提高上游企业供气的积极性。另外对整个产业链的理顺,城市燃气企业保供积极性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它的可预计性、市场化程度都提高了。

  而在理顺之后,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则由地方政府综合考虑居民承受能力、燃气企业经营状况和当地财政状况等因素,自主决策具体调整幅度、调整时间等。

  不过,这并不是说,居民家庭这个月使用天然气的费用就要涨了。

  新方案中规定,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实施一年后允许上浮。同时,目前居民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差较大,此次最大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每立方米0.35元,剩余价差一年后适时理顺。

  这最终会给居民用气带来多大的费用压力?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给出的测算,按每户城镇居民家庭每月基本生活用气20立方米左右,以及,按最大调价幅度每立方米0.35元测算,每月在这一项上将增加7元左右的支出。刘毅军认为,如果地方相应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他解释称,在终端居民用气感受上来说,应该说是渐进的。一般餐饮、烧水,洗澡,一家用二十方气来讲,一个月也就是7块钱的水平。北方农村居民的采暖、“煤改气”的这部分会实施补贴制度,在终端价格销售上,影响在可控限度内。

  新方案规定,居民用气价格理顺后,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和北方地区农村“煤改气”家庭等给予适当补贴。

  同时,为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居民用气,新方案还明确,门站价格允许浮动后,供气企业要和用气企业充分沟通,协商具体价格水平;居民用气销售价格调整之前,供气企业不能擅自停气或者是临时增加限购措施。要求各地要加强省内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监管,减少供气中间环节,降低过高的输配价格,并结合居民阶梯气价制度的完善,降低一档气销售价格调整幅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指出,进一步压缩省内的管网和市里面管网的成本,把不合理的成本剔除,缓解这次气本身价格上涨。(记者刘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