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羊绒之都”河北清河40年变迁

2018-06-10 23:37:4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6月9日电(记者高博、徐步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衣服的面料和款式单一,颜色只有灰、蓝、黑等几种颜色。

  64岁的清河宏业集团董事长冯子宏从事羊绒产业已经30多年。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对国人来说,‘的确良’是时髦的象征,羊绒衫是奢侈品,所以我们主要做出口贸易,而现在随着国内消费能力提升,羊绒衫已经平民化,国内市场的前景更广阔。”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冯子宏的家乡河北省清河县是中国最大的羊绒集散地,其羊绒产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如今全县拥有梳绒机3万台,年加工各类无毛绒5.5万多吨,其中山羊绒5000吨,占到全国总量的60%,世界总量的40%。2016年,清河县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羊绒之都”。

  曾任清河县羊绒产业局局长的孙连岭说,清河的羊绒产业跟改革开放是同步的,这里既没有草原,也不养羊,却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羊绒产品集散地,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清河羊绒产业。

  1978年3月,清河县杨二庄农民戴子禄从内蒙古拉回4吨羊绒下脚料,并对当时的梳棉机进行改造,分梳出1吨多羊绒,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的绒毯厂。

  戴子禄用废毛渣梳绒赚钱的事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但当时羊绒是国家专控商品,分梳羊绒没有大范围兴起。1984年,清河认准正在悄然成长的以羊绒行业为首的家庭工业,出台了《放宽经济政策的24条规定》,支持大家放开手脚搞家庭工业,清河羊绒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1986年,在邢台国企上了8年班的冯子宏开始转行做羊绒行业。“当时为了让人们转变思想,清河提出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四个轮子一起转,哪个转得快就让哪个快转’的口号。”孙连岭回忆说,在政府鼓励的背景下,清河县个体加工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形成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

  上世纪90年代,清河县农民企业家走南闯北,深入牧区采购羊绒原料,然后分梳出羊绒销往世界各地。但这个时期,清河羊绒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的“过山车”式发展。冯子宏说,“羊绒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当时因为信息闭塞,接触的都是中间商,没有国外直接品牌商,很多企业家不了解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积压了很多羊绒,最后只能亏损倒闭。”

  1991年,冯子宏不仅将前三年因羊绒原料上涨挣的1000多万全部搭进去,还欠下了银行债务。“为了不受制于中间商,1991年,我提着一包羊绒,拿着一堆名片去参加广交会,外商一出来,我就给发名片,最后真结识了几位意大利外商。”冯子宏说。

  以羊绒分梳为主的初加工竞争激烈,行情时好时坏,广大梳绒户加工利润微薄。冯子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某国外大牌一半以上的羊绒产品用的是我们的纱线,纱线出口1公斤1000多元,但该品牌1公斤纱线能做出5件围巾来,售价每条能到几千元。

  进入新世纪,顺应时代大潮,清河不少羊绒企业开始向深加工转型,向梳绒、纺纱、织衫、制衣全产业链的方向发展。清河县羊绒制品市场管委会副主任郑春雨表示,如果说20多年前是吃苦耐劳、敢闯敢干成就了清河羊绒,而现在则要靠设计、靠科技、靠品牌。

  清河与一些高校、服装设计机构合作,每年设计羊绒服饰1000多款,研发了防辐射、抗病菌等多种功能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个性化需求。现在,清河羊绒制成品在整个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

  据测算,1998年国内市场羊绒衫的需求量大约是30万件,现在则是3000万件。“近些年国内消费能力起来了,国内市场占公司销售份额越来越大。”冯子宏说,去年宏业给国内某服装企业的羊绒成衣供货量已经达到30万件。

  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自2007年开始,清河县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孙连岭说,清河不是大中型城市,吸引力有限,其羊绒批发市场辐射半径也很有限,所以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必然选择。

  为此,清河开展了一系列免费课程,鼓励大家开网店、树品牌。2018年,清河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17个。清河县羊绒市场管委会数据显示,清河全县共有不同规模的网店3.5万家,从业者6万人,电商年销售额近50亿,“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已成为“中国电商三大模式”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