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我国首批罕见病目录公布 纳入121种疾病

2018-06-10 00:02:2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首批罕见病目录公布 纳入121种疾病

  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药监总局、中医药管理局5部门联合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首批目录纳入了血友病、白化病等121种疾病,因冰桶挑战活动被社会公众熟知的罕见病“渐冻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被纳入。

  业内人士认为,目录的出台将提高药企对罕见病用药的研发积极性,加快罕见病药品上市进程,从而改善罕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为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提供参考依据。

  释疑1

  首批罕见病目录如何产生?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目录根据我国人口疾病罹患情况、医疗技术水平、疾病负担和保障水平等,参考国际经验,由不同领域权威专家按照一定工作程序遴选产生。

  目录广泛征求了相关部委和行业意见并达成一致。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自2016年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和酝酿后交出的首份“答卷”。

  据介绍,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罕见病定义和病种范围,是专家委员会的职责之一。

  此外,专家委员会还负责组织制定罕见病防治有关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对罕见病的预防、筛查、诊疗、用药、康复及保障等工作提出建议。

  专家委员会由钟南山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顾问,18名专家组成,涉及罕见病诊疗、药学和药品供应保障、罕见病筛查、医疗保险、新农合、卫生经济学等领域。

  释疑2

  目录发布与患者有何关系?

  “罕见病目录认定的疾病大多是临床需求比较急迫,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疾病。”罕见病制药企业负责人王晓晖指出。

  由于治疗罕见病的药物适用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进行研发生产,这些药被称为“孤儿药”。据王晓晖统计,首批进入目录的121种罕见病中,目前有40多种已经有批准上市的治疗药物,而其中在国内上市的仅20多种。

  罕见病公益组织病痛挑战基金会、北京药伙伴罕见病数据研究院撰文指出,目录将加速孤儿药在国内的上市,国内药企也将比以往更有积极性去自主创新研发孤儿药,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有效、可负担的治疗手段,从而改善罕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研机构和药物研发企业可以有的放矢,针对目录中的疾病开展药物研发。”王晓晖同时认为,对药监、医保等政府部门来说,纳入目录内的病种在优先审评审批、免临床试验或有条件审批等方面具有了依据,对未来制定和完善罕见病相关医疗保障制度也提供了参考。

  释疑3

  纳入目录病种有何条件?

  上述国家卫健委负责人透露,未来各部门将按照分批制订、动态更新的工作方式,依据工作程序,逐步完善我国罕见病目录。

  记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公布了《罕见病目录制订工作程序》,提出今后将分批遴选目录覆盖病种,对目录进行动态更新,目录更新时间原则上不短于2年。

  纳入目录的病种应当同时满足四项条件,分别为国际国内有证据表明发病率或患病率较低;对患者和家庭危害较大;有明确诊断方法;有治疗或干预手段、经济可负担,或尚无有效治疗或干预手段、但已纳入国家科研专项。

  针对目录制订程序,文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国家级行业学会或协会、民政部注册登记的相关民间组织,可以提出增加目录病种的申请,并向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申请材料。

  经专家论证形成目录(征求意见稿)后,国家卫健委组织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召开论证会议,最终确定目录并公布。(记者 许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