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雄安:构建低碳韧性的基础性保障系统

2018-05-26 21:53: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那么,如何提供城市运行所需的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新区智能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如何打造?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

  记者:未来雄安新区如何提供城市运行所需的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

  高均海: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要从内部可再生能源挖潜、外部清洁能源供应和创新利用方面着手,坚持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

  内部可再生能源挖潜。新区位于太阳能较丰富地区,结合建筑屋顶和外立面,利用城乡公共空间,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利用系统。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雄县县城地热供暖面积占到总建筑面积90%以上,并创造了“雄县模式”。新区将在进一步探明地热储量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利用芦苇、秸秆、厨余垃圾等制取生物质能,实现资源可再生利用。

  新区最亮的名片是白洋淀,白洋淀最大的特点是芦苇,秋冬季芦苇不及时收割,将会影响白洋淀水环境质量,并加速淀区淤积。白洋淀内部及周边村镇可利用丰富的芦苇生产生物质能,就近解决部分能源供应需求。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利用好园林垃圾、农业秸秆等可再生资源,能有效解决部分乡镇能源供给。

  此外,充分利用高温焚烧、水源热泵等方面的技术,实现垃圾、污水等资源的高效利用。

  外部清洁能源供应。坚持绿色供电,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供电方式。依托冀中南特高压电网,完善区域电网系统,充分消纳冀北、内蒙古等北部地区风电、光电,形成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体系,保障新区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多能互补和清洁能源全额消纳。与华北电网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内输配电网,配套相应的储能、应急设施,实现清洁电力多重保障。

  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广覆盖的城乡燃气供应体系。依托国家气源主干通道和气源点,建设新区接入系统,合理布局区内燃气管网,保障新区用气供应;长远谋划利用更为清洁的替代燃料。

  创新利用。坚持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开展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和多能互补,打造集能源开发、输送、转换、服务及终端消费于一体的多能互补区域能源系统,把新区打造成为高效节能示范区。

  探索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和直流微网的应用,合理配置集中和分布式储能系统,实现储用灵活双向运行,有效消纳清洁电能;全面普及新能源汽车,实现能源的错峰高效利用。

  记者:优质安全的市政设施涵盖哪些方面,应该遵循怎样的高标准建设?

  高均海:首先是优质供水系统。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实现饮用水高品质供给。实现城乡一体的集中供水系统,各城镇供水分区间设施集成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水和再生水等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用水分类分质供应,采用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提高管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节约水资源。

  循环再生污水系统。新建雨水系统全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逐步将容城、雄县、安新县城现有合流系统改造为分流制。污水处理厂规模与工艺考虑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要求。以区域水环境容量为约束,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统筹考虑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经济性,建设适度分散的设施。在特色小城镇、村庄推广分散式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规划污水收集处理率和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均达到99%以上。

  高标准排涝系统。确保新区防涝安全。起步区内涝防治标准整体为5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为20年一遇。利用城市水系、蓝绿空间以及地势低洼地带,构建生态排水防涝系统;加强城市排涝渠、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工程建设,完善生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化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排水防涝安全。

  安全能源供应系统。增强区域电力供应,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安全稳定标准满足“N-2”要求,起步区适度提高供电可靠标准。建设安全可靠燃气供应系统。新区以长输管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LNG为调峰应急气源,新建若干门站、LNG储配站,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燃气输配工程系统。建设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科学利用区内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城市余热资源,统筹天然气、电力、地热、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建设高效供热管网,确保供热安全。

  建设先进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中转站、终端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园,最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

  总之,围绕新区水源保障、能源供应等与城市运行密切相关的领域,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适度预留设施用地、控制系统通道,构建安全韧性的保障体系。

  结合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技术,推进管理智慧化、服务精细化、利用高效化,打造新区智能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进一步提高新区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水平。(记者 张伟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