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邱县小红薯做成“甜蜜的大产业”

2018-05-22 22:22: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16日,邱县邱城镇红薯育苗基地大棚里,天恩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移植薯苗。记者 陈建宇摄

  掰开一个新鲜出炉的小红薯,红皮黄心,外焦里嫩。趁热咬一口,细腻无筋,软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红薯可跟普通红薯不一样,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原种,经过科学种植,无论外观,还是甜度、糯度和香度都比普通红薯强多了。”邱县邱城镇红薯种植大户马建波说,“品质好,价格也水涨船高,是普通红薯批发价的10多倍。”

  以前的农家土货红薯,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如今“身价倍增”,成了邱县农民眼里的“金疙瘩”。目前,邱县已建成工厂化育苗大棚110个,每年育苗6000万株,建成优质红薯种植基地1.6万亩,年产红薯9600万斤,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全国大中城市,带动农民增收3000万元。在邱县,小红薯成了“甜蜜的大产业”。

  优品质,创品牌,红薯晋级高档食品

  在马建波成立的河北沐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摆着3份红薯样品:贡薯、蜜薯、香薯。“目前我们主推的就是这3个品种,正在试验的新品种还有十几个。”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做农业大有可为。”2012年,原本做电器代理的马建波,毅然转身投入农业,成立了河北沐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初,马建波在县里举办的一次特色种植培训活动中得知:沙土地适合种红薯。邱县属黑龙港流域区,沙质土壤居多,红薯种植历史悠久。“能不能种优质红薯?”自小在邱城镇农村长大的马建波,第一次萌生了这种念头。

  “邱县也曾经大面积种植过红薯,但后来因为红薯品质一般,市场销路不好,种红薯的人越来越少。”马建波多次到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调研市场后发现:尽管国内鲜薯销售的厂家很多,但优质红薯仍然供不应求。

  种出好产品,选种是关键。在县里技术部门的引荐下,他选用了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的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原种,经过脱毒育苗后,自己试种了十几亩。“种出的红薯不管烤还是蒸,口感很好,不仅在市场上卖出了高价,而且回头客特别多。”趁热打铁,2017年,他将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450亩,并为红薯产品注册了平丘山商标。

  “这3种红薯是我们公司经过各种试验,从12个品种中筛选出的3种特别香甜的红薯产品,在北京、上海等超市能卖到一公斤40多块钱,网上每公斤售价20多块。而一公斤普通红薯的市场批发价,高的七八毛,低的三四毛。”马建波说,与普通红薯比,他们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了高档食品。

  价格这么高,销量怎么样?“我们的客户有北京京东7FRESH生鲜超市、上海薯之语食品公司、河南小农丫农业科技公司、石家庄北国超市……”马建波翻着长长的账单说,“优质红薯不愁卖,去年以来已卖出50多万公斤。”

  为打响品牌,除了线下交易外,马建波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去年,仅在淘宝和畅销网两家平台,就实现网上销售红薯15万公斤。

  标准化、专业化,红薯有了新种法

  “种植密度要稀点,每亩3500棵苗就行了,多了苗长不好。”“红薯苗要斜插不要直插,不然长出的红薯个大量少……”4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薯种植大户培训会在邱城镇举行,主讲人是曾在河南省农科院就职的全国知名红薯专家蒋旭。

  “种了几十年的地,真没想到红薯可以这么种。”参加培训的54岁的前段寨村村民郭跃华说,过去他们种红薯光顾着产量,怎么高产怎么来,现在,着眼于市场需求,更加重视红薯的品相、口感,“种红薯再也不能老一套了,而要按照专家提供的技术规程来。”

  “过去人们种红薯除了盲目求量外,还有施肥过多、打药过重等弊端。”蒋旭说,在邱县农业局等单位的邀请下,他多次来到县里进行技术培训,推广科学施肥、深耕起畦、膜下种植等新技术。“红薯不能成为‘肥罐子’‘药罐子’。要多用生物肥、物理肥,少用或者不用化肥。精准打药,过去花二三百块钱打农药,现在二三十块足够了,效果还更好。”蒋旭说。

  “今年有哪些新品种?”“有没有实用技术要推广……”在河北沐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一群人正围着马建波,商谈着今年4月底就将开始的“红薯大计”。

  “这些都是我的社员。”马建波除了是河北沐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外,还有一个身份——邱县天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介绍,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服务、收购,农户负责种植,公司负责对外开展各项业务,现已吸引社员360户,其中大多是红薯种植户。

  他们外聘技术专家6名,为社员进行技术指导,并制定了从育苗、施肥、治虫到收获的基本种植流程,向社员推广。同时,建立了红薯等级评定标准,从重量这一项来说,100-150克为一等果,150-300克为二等果,300克以上的纳入次果范围,不收购。“加上超重果,每年大概有1/3的次果率。但因为合作社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不少,社员还是获得了较高收益。”马建波说。

  “只有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标准,是平丘山红薯走俏全国的重要原因。”马建波说。

  强龙头、延链条,红薯将成大产业

  在邱县新马头镇东常屯村的万亩红薯育苗基地,一排排钢结构、罩着薄膜的白色大棚连片铺陈在公路一边。每个大棚外面,贴着大棚编号、红薯品种,里面则是刚刚长叶的嫩绿的薯苗。

  “我们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工厂化红薯育苗基地,共有110个育苗棚,占地200多亩,年产薯苗6000万株,20多个品种,可满足上万亩地红薯种植的需求。”河北卫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卫强说。

  他不仅从事红薯种苗培育,还成立了卫强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吸纳社员200多人,种植红薯2000多亩。去年,帮助农民销售红薯超过千万公斤。

  而在万亩红薯育苗基地旁,则是两个白色外面板的组装式冷藏库,容量一个为100吨、一个为50吨。

  “薯苗由企业提供,技术由企业指导,销售由企业负责,暂时卖不了或者想卖高价还可以存冷库,产业链条延长了,红薯种植越来越有保障了。”邱县新马头镇闫村农民赵志春说,去年他种了70多亩红薯,刨去各种成本,每亩地纯收入2000多元。

  “术业有专攻,要让农民自己育薯苗、搞销售,肯定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引进龙头公司,让他们发挥专长,助力农户红薯种植。”邱县县委书记孙志英说,去年,他们专门设立红薯工厂化育苗补助资金,向河北卫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补助资金160万元;向全县4个冷藏库项目补贴资金30.5万元。

  该县以卫强等公司为龙头,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高红薯产业化水平。目前,建成优质红薯种植基地1.6万亩,重点培育形成金盛农场、邱县富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被誉为是健康食品和长寿食品,发展前景良好。”孙志英说,他们将以优质红薯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今年,筹备设立红薯产业示范园、建立脱毒育苗中心,并积极争取一批红薯加工企业落户。(记者 贡宪云 梁韶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