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保定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2018-04-25 21:16:3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作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运营方,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曙光对这里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资料片) 记者 贾恒 张昊摄

  阅读提示

  保定市长郭建英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保定制造业基础扎实,市场主体多为本地民营企业,消费市场面向全球,对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诉求很高。2017年,该市在京津冀地区率先通过工信部组织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评审。

  今年,保定决定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再上层楼,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着眼制造业三方面提升

  打造具有新内涵的“保定·中国汽车城”、重塑“保定·中国电谷”品牌……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提法,为该市支柱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保定市要想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确需要赋予各项产业新的内涵。

  这种新的内涵,核心在于追求更高的质量、效益。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对于配件轻量化的要求会更高,这就给铝合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立中集团董事长臧立根介绍,为了从规模、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该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研发经费,2017年就超过1亿元。

  臧立根的追求,折射出保定制造业今后发展的新选择。

  当前,保定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路径依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尚不够顺畅。

  今后,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三方面进行提升,是保定制造的主要突破方向。

  为此,保定市围绕做强做优支柱引领产业做出部署。其中,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在新能源及输变电装备产业,则要重点发展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

  “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的大规模发展,将不可避免地给电网系统带来冲击。我们利用智能微电网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实现了定制化供电和增值服务。”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景峰介绍,企业在省内工业园区建设的智能光伏微电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为国内光伏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做出了新探索。

  看好电网方面有关探索的前景,保定市长郭建英在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依托英利、国电联合动力、四方三伊等企业,抓好荣毅通信光电网、英利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应用、宇能物理储能和水提氢发电、三川电力智能电网等项目。

  “我们生产的光电缆,就是将金属导线和光纤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同路、同走向传输电能与光信息。”荣毅集团总经理苑宝义介绍,这种新型传输介质,可以通过一次架设、一次投入,实现在传输高压电能的同时,传输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能够为智能电网建设、三网融合,乃至于实现一座城市的能源智慧管理和运行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保定市还决定,今年要重点抓好大王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立中清苑工业园、顺平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涞水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百度·保定智能汽车研发中心等项目,支持长城、立中、凌云等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协同创新助推智能制造

  百度·保定智能汽车研发中心、三川电力智能电网、沈阳机床智能制造装备、科普菲尔中德智能制造、中关村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保定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智能制造成为热词。

  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发展方向。向这一方向努力,保定市汽车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已经起步。

  2017年,保定与百度合作共建智能交通示范城市,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汽车双创基地——百度·保定智能汽车研发中心落成;高碑店新凯集团参与制造的无人驾驶通勤车在天津华明园区投入使用。

  此外,在长城汽车公司,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协同研发设计平台项目,被列入首批河北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名单。

  由“保定制造”升级“保定智造”,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来支撑。

  “保定市拥有17所高校,在校师生超过25万人,如何让如此庞大的智力资源助力区域发展,是一个现实课题。”一位来自教育界的人士建议,保定市应该用好身边的智力资源。

  实际上,保定已经着手用好域内域外两种资源,尤其是正在下力量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用好中国科协、中关村、深圳三大创新资源。

  其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企业105家,“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深保科创产业园开工建设,签约入园企业43家、意向入园企业96家,深安智谷、深圳光启、华讯方舟等一批“深字头”高科技平台和企业入驻。

  2017年,该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4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45家、院士工作站27家,居全省前列。

  利用好智力资源,该市决定,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集聚和信息融合。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保定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选。该市部署,今年要抓好标正高档数控机床、中船海洋装备、中航航天装备等项目。

  “中电科涞水产业园的签约落户,给涞水带来了一个产业集群。”涞水县长朱明新说,这一项目的入驻,让涞水的制造业水平一下站到了产业前沿。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保定已经呈现多地开花之势。

  以光启超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华讯方舟太赫兹基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唐县北大未名通天河生物产业园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都被列入了该市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之列。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高波认为,要结合这些产业的发展基础,尽快确定保定市产业智能升级的重点领域。例如,以汽车无人驾驶及车联网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性研发;以制造业为试点,在“双化”融合的基础上尽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谋求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省住建厅印发的《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让保定市众多建筑业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该《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

  “充分发挥毗邻雄安新区的优势,我们正在培育的绿色建材产业将迎来跨越发展。”清苑区区长王涛认为,这是装配式建筑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这一模式下,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所需的原材料,会在工厂内被制造成预制件,这样既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据介绍,河北建设集团已经和深圳一家企业合作在清苑打造河北绿色建筑产业园。目前已有企业投入运营,未来还将吸引智能家居、节能材料等众多行业的企业入驻。

  实际上,保定市的食品、建筑、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正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来自两个环节,一是市场需求变化倒逼生产环节的转型,一是资本、技术的外溢直接推动制造环节的升级。

  在此过程中,绿色制造成为保定的重要选择。

  郭建英在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发展绿色建筑节能产业,带动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保定,“列车新城”被动房示范项目引人注目。由高碑店奥润顺达集团联手德国能源署、德国被动房研究院打造的这个超低能耗示范建筑项目,对标的是“德国海德堡列车新城”。其中,将采用绿色智慧海绵城市理念,综合运用遮阳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雨污水回收利用、除霾新风系统等多项先进建筑节能技术。

  “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来就是‘中国制造2025’应有之义,发展绿色制造顺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保定应该加大绿色制造的扶持力度。”有关专家表示。

  追求绿色制造,保定市已经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2017年,保定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成为“无钢市”。

  2010年之前,保定市曾有钢企8家。随着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到2013年,全市仅剩一家钢企。2017年,保定市痛下决心,推动最后一家钢企产能退出。

  过去两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保定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保定依然希望轻装上阵,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就此,该市提出,要通过引入新技术,开展新设计,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其中,该市将重点打造环京津食品加工产业带,建设京津、雄安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而在纺织服装产业,则将加快白沟箱包集聚区建设,推动高阳纺织的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上述努力,都旨在提升“保定制造”的品牌竞争力。(记者 董立龙 寇国莹)

  相关

  加快生态修复

  重塑美好环境

  保定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修复、古建筑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修复”作为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方式,不断出现在该市今年的工作部署中。

  2017年,保定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列入试点之后,保定市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去年,该市统筹推进“绿满太行”行动和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修复,完成造林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7%。同时,还完成了清河道署和淮军公所一期古城保护和修复项目。

  水体的修复治理,在该市今年环保工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该市提出,今年要落实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1+10”方案,从截污治污和调水补水着手,以府河、孝义河、白沟河、沙河灌渠为重点,推进污水处理提标扩容、河道清淤等十大工程。

  该市还提出,将抓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各类纳污坑塘和农村河渠,推进畜禽养殖禁养区专项整治;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尽快消除黑臭水体。

  与此同时,保定市还明确,加快推进污泥处理中心、鲁岗污水厂深度处理、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改善水环境,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改革,出台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探索建立河道常态化补水机制,高效利用南水北调长江水,用足用好引黄济淀黄河水,优化配置地表水,力争劣Ⅴ类水体断面基本消除,白洋淀上游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

  针对土壤的修复,则从落实“土十条”做起。该市明确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依法搬迁或关闭对土壤造成污染的企业。

  对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保定今年开启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其中包括,推进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水系林网和村镇绿美廊道建设,抓好“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白洋淀上游湿地修复和规模化林场建设,加快漕河沿线综合治理和一亩泉万亩湿地森林公园建设,完成造林65万亩。

  该市还将着手加大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力度,保护基本农田,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文/记者 董立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