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手艺”活儿:28万块任丘古建青砖进京“修”故宫

2018-04-20 23:26:0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28万块任丘古建青砖进京“修”故宫

加工好的青砖整装待运。

现场图

日前,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较平时热闹了许多。

在车间内,70余名师傅挥动斧头、铁棍、磨刀等专用工具,将出窑不久的条形青砖进行“砍砖”处理。青砖的一面被精细打磨,变得平整光滑、边直角正,四个侧面则“砍”成粗糙不平的“麻面”以增强灌缝效果。这样处理使得青砖用于建筑修缮后,外面平整、内部坚固。

在车间外,一块块处理好后的青砖经过纸箱包装后等待发往故宫博物院。据悉,该厂今年承接了为故宫太和门至太和殿地面修缮烧制仿古青砖的工程,总计约28万块,预计2019年6月全部烧制完成。

“老手艺”走进故宫

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是一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砖厂,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美誉度,36年来一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指定的修缮用砖生产商,今年已经先后有6批约7000块古建青砖进京。

王立山是这家古建砖厂的厂长,也是古建青砖手工制作工艺的传承人。1982年3月,他带领着一批对传统手工艺充满热情的手艺人建立了眼前的这家砖厂。同年,他带着自己厂生产的青砖去往北京故宫博物院毛遂自荐。故宫博物院专家们对王立山的青砖非常认可,派出技术人员来到厂里考察并达成了合作意向。从那时起,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就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维修建材专供厂商,其产品用于故宫地砖和墙砖的修缮并一直合作至今。

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的两座砖窑均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青砖的制作工艺复杂,难以机械化生产。随着工业化制砖设备的问世,青砖除个别古建建筑仍使用外,已基本退出建筑舞台。

“慢工出细活儿”

为了保持古建青砖的原有特点,王立山坚持使用传统工艺流程,且人工操作。要制好一块青砖,首先要选用优质黏土,晾晒两至三年,再经筛选,采用中性水和泥,靠人工将泥和熟、和透,再制坯,压平表面并修整方正后,放置阴凉处阴干。阴干后的砖坯由工人逐块手工装窑,等待烧制。烧制过程要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把握火候,通过控制燃料投放,使窑内慢慢升温,最高时可达1200摄氏度。在窑内烧制半个月后,进入阴窑环节。随后,用小水喷洒窑顶,水经多根导管进入窑顶孔洞,在窑内形成蒸汽。在蒸汽作用下,经过一周到十余天的烧制,窑内土黄色砖坯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为青蓝。之后,工人掀起窑顶通风降温一天,方可出窑。十几道工序缺一不可,真正体现了“慢工出细活儿”。

古建青砖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成品砖色泽青蓝,最大程度地接近古建筑外观。凭着青砖的纯手工制造,王立山敲开了故宫的大门,也顽强地守住了这项传统工艺的生命。

古老技艺需传承

记者采访时,王立山这批老一辈的匠人们总会不时地感叹,制砖很辛苦,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了。但令王立山欣慰的是,他的儿子王鹏飞2011年从部队退伍后,回乡跟着他一起干起了这份事业。

今年29岁的王鹏飞是个朴实的小伙子。对于未来的发展,王鹏飞认为这门技艺需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在新时代赋予更多的新内涵,把这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我们的古建青砖产品展示厅正在装修,建成后可以完整地把古建青砖这门传统技艺向人们展示出来,以后还计划修建一座手工艺制作体验馆,让更多的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古建青砖的制作,让他们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传承古老技艺的种子,把国家的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发展下去。”王鹏飞说。

另据介绍,2012年,任丘出岸镇古建砖厂的“古建青砖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厂区古窑被列为文化遗产予以重点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