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写为民情怀——记饶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铁兵
2018-04-18 23:01:4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张铁兵
20年如一日,张铁兵就这样走在基层农技推广的第一线,每年在葡萄棚里达300天以上;
先后引进推广设施葡萄新技术成果11项;
手机微信有葡萄种植研讨群十几个,葡萄种植户达3000多人;
在他的研究、带动下,饶阳县设施葡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亩收益最高达13万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
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却生动的诠释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深切的为民情怀,他就是饶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铁兵。他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丈量过了全县58万亩土地,也走进了全县30万群众的心里。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老百姓就指着这些葡萄过日子呢!”
张铁兵
6月22日,雨。早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张铁兵照常骑上自行车出了门。由于近两天的风雨天气,各村棚室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就算这个点出门,张铁兵也得过一个忙碌的周四。
因为昨晚的大风,端午村一家农户的棚膜刮坏了。不顾渐大的雨势,张铁兵连雨衣也没穿就下了地,帮着农户修棚:“这葡萄一淋很容易得炭疽病,马上就要上市了,不能马虎!”就这样边走边看,无论风雨,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了农户面前排忧解难。
“我家种了40亩的克伦生,跟村里种的品种不一样。前些天我看着葡萄不太对劲,但是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前天,我给张站长打了个电话,下午他就过来了。是灰霉病前期,他让我们赶紧套了套,现在情况控制住了,真感谢这个‘老伙计’。”端午村的郑槐木谈起张铁兵满心的感谢溢于言表。像这样的农户电话他每天要接几十个,最多的时候他曾一天接过179个。如果农户说不太清,张铁兵一定要亲自上门去看,唯恐耽搁:“不走不看不放心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老百姓就指着这些葡萄过日子呢!”
为百姓醉一次
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的时间里张铁兵把心思都放在了冷棚种植的研究上。历时三年,他的冷棚“红提”种植大获成功。在此鼓励之下,他先后引进了设施葡萄带叶休眠、化学破眠、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成果共11项,果树新品种20余种,为饶阳县林果生产、果品无公害标准化高效栽培、设施葡萄新品种引进以及种苗生产、推广示范、病虫综合防治、良种更新换代、果树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随着全国葡萄种植大面积铺开,“维多利亚”、“乒乓球”等常规葡萄品种逐渐失去优势。这时候,葡萄上市时间就成为了关键因素。为了提前葡萄上市时间,张铁兵又开始动起心思来:棚室蔬菜可以通过多膜覆盖提前蔬菜成熟时间,棚室葡萄可不可以?在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后,张铁兵终于摸索出了适合饶阳地区的多膜覆盖保温技术,使饶阳县设施葡萄成熟期提前20天左右,每亩地可提高产值一万多元。当年第一批运用多膜覆盖技术的葡萄正式成熟上市,每市斤卖到了8元钱。看到两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从不喝酒的张铁兵破天荒喝了两杯庆祝,“一下醉了两天”,说起当时的感受,张铁兵由衷地自豪。
“咱可能是举手之劳,对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
“我是农村长大的,农村就是我的根。这人要离了根还咋活?我这人这辈子就跟土地分不开了。”张铁兵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近乎有点呆的人。他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农户心里他更像身边的亲人。
里满乡张各庄的种植户尚文报,与张铁兵接触有四年了。2016年5月份,在尚文报的建议下,张各庄设施葡萄种植户建起了微信群,把张铁兵拉到了群里,网上指导大家种植葡萄。“说句实话,从开始种葡萄,村里换了三四个技术员。别人讲半天课,最终要落到卖化肥、卖农药上。可张老师没私心,从来不推销东西,而且他的技术好,随叫随到,俺们就认他!张各庄是全县最偏远的村,张老师来一趟不容易,干脆建个微信群,谁家有事了发个图片在群里交流,大家都受益。”尚文报解释道。微信群建起来没两天,群里种植户就到了九十来人。
谈起这“现代化”技术指导,张铁兵的话还是那么“接地气”:“老百姓实在,你只要帮他们一点忙,他们就会念你一辈子的好。咱可能是举手之劳,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就是这样一位朴实、憨厚的农技站站长,他几乎每天都活跃在基层技术第一线。他用自己的努力带动改变了家乡近千年的粮棉更替种植方式,用他的话讲:“这些葡萄就是大伙的希望。在这个岗位一天,我就得发挥一天的作用,肩负起这份责任!”我想,这应该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最直接的阐释。(通讯员卢晟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