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2020-10-30 09:27:1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时代 新模式 新农人——我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制图/褚林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高素质农民是重要支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自2014年开始进行高素质农民培养试点,通过练内功、聚外力“两条腿”走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不断创新培育机制,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不断取得喜人成绩。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25.4万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及农业产业脱贫致富带头人正在形成规模。

  创新培育模式,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金秋时节,在广宗县冯家寨村的田地里,拖拉机来回穿梭,忙个不停,一个个红薯从土里被翻出来,几十个村民紧随其后,捡拾红薯。最近几年,每到这个时节,这样的丰收场面都会在这里上演。

  走进广宗县现代农业园区河北广顺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红薯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将红薯加工成形态各异、口感各异的红薯果脯、蜜饯类产品。

  入选2020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人选的王廷强,是河北广顺园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冯家寨村的农民。2009年开始创业的王廷强,先后建成红薯脱毒育苗基地2000亩、繁育红薯苗的联动玻璃大棚10000平方米。为提高技能,王廷强参加广宗县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上。

  经过多年发展,广顺园公司形成了红薯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覆盖6个乡镇86个贫困村,累计带动贫困户733户1680人脱贫致富,带动就业500余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省农业农村厅发挥各级农广校和培训基地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培育模式,创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体系,不断提升培训成果,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助推乡村振兴。

  围绕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目标,我省探索研究了一系列典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新路径、新方法。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归纳总结出“搭建合作平台共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挥“四大课堂”作用,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形成了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五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平泉市以特色产业村、示范园区、示范合作社、农业企业为载体,围绕脱贫攻坚战略,开发出“产业育人 人才兴业 助力脱贫”教育扶贫模式。我省有9个典型培育模式,在“创新引领·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宣介”专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个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为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我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及振兴乡村产业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教学能手和优质课件评选活动。认真做好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出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校、承德市分校等7个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实现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由课堂教学向田间地头的实践性教学转变。

  汇聚外部力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推动高素质农民队伍壮大

  饶阳县“产业扶贫带头人”宋长江,跟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当年,在既没资金又没技术的情况下,靠着筹措来的几千元钱建起了南北岩村里第一个大棚,搞起了设施蔬菜栽培。

  “没有技术就想办法学习。”利用农闲时间,宋长江主动报名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宋长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2019年3月,宋长江被饶阳县农业农村局特聘为农技员。“作为特聘农技员不能徒有虚名”,宋长江与其他9名特聘农技员商定与贫困村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承包了饶阳县83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工作。他还积极组织和参加饶阳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等专项培训工作,培训期间,他争当培训班的班主任,给学员授课,田间指导实习,共培训指导贫困户或小农户2000多人次。

  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一种本领恐慌感不时向他袭来。去年9月,在国家面向高素质农民实施高职扩招政策的鼓励下,宋长江成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职业教育。

  在这支高素质农民队伍里,34岁的阜城县建桥乡大徐村党支部书记陈冲也是一位典型代表。

  陈冲曾在北京经营彩钢生意,2018年返乡创业。在阜城县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从涉农政策到农业产业化总体形势,再到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陈冲系统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方法。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植特色谷子1600余亩,实现了谷子的深加工,和河北省农科院合作注册了“衡金谷”农产品商标,并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

  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既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渴望。

  推动农民培训工作,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一系列政策正持续发力。

  我省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和全省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城乡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会贯通的社会保障体系,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汇聚外部力量,引导外出农民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农业农村。

  我省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不仅有短期培训,还通过加快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培训信息化平台,以线上学习、远程诊断等方式,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不是单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师校军介绍,以建立长效培育机制为抓手,我省要求培训基地以教育培训为契机,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搭建起培训机构、培育对象、培训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随时掌握农民的需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农民成立职业农民协会、联盟、联合体等合作组织,增进农民间的互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我省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以农民为中心,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做好农民继续教育和服务,指导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职称评定1万多人,引导农民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2.3万多人,提升文化素质。农业农村部与我省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围绕环京津28个贫困县实施“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训共同行动”,培训脱贫带头人4万多人。(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