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海兴:西路梆子传承焕生机

2019-12-28 20:14:5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7日电(记者骆学峰)“黄沙百战穿金甲,平沙万里绝人烟……”隆冬时节,河北海兴县香坊乡寇庄村格外热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西路梆子传统剧目《阳关折柳》在这里巡演。整场演出散发着非遗剧目独特的艺术魅力,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西路梆子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前身为山陕梆子,经商人传入今河北海兴一带。当地人结合本地的哈哈腔、罗罗腔、柳子戏、渔鼓戏、秧歌剧及地方民歌、鼓词等说唱艺术,及武术、杂技、舞蹈等民间技艺,形成了西路梆子,并迅速传播至北京、天津、上海及河北、山东的大片地区,受到观众欢迎。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许多老艺人相继去世,西路梆子逐步濒于失传。”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杜中华介绍说:“西路梆子不仅是河北梆子的雏形,也为京剧等戏曲艺术提供了借鉴,传承西路梆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海兴县戏剧史调研组经调查考证,掌握了大量文史和口碑资料,搜集到大量相关实物,包括清末至民国期间的手抄剧本四十余件,其中不乏已经失传多年的剧目。在海兴文化部门的努力下,西路梆子在海兴一带再次焕发生机,海兴县乐苑梆子剧团、新馨民间艺术协会、马厂村剧团等民间艺术团体把西路梆子重新搬上舞台,原汁原味的西路梆子戏在海兴一带再次传唱开来。

  在海兴县香坊乡尚德小学,西路梆子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月英、王福霞每周都来指导小学生们练习西路梆子的基本功夫,孩子们一招一式练得有板有眼,“这所小学我每周都要来一次,向有兴趣学习西路梆子的孩子们教授戏曲艺术,让孩子们爱上西路梆子这门非遗艺术、传承发扬下去。”张月英说,在尚德小学,爱好西路梆子的小学生已有30余人,其中不乏能唱上几段的小票友。

  今年,《黄鹤楼》《阳关折柳》等西路梆子传统剧目深入到全县农村,先后演出60余场次,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非遗文化大餐。“我们现在又整理完成了两部新戏,马上就能和观众们见面。”海兴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办主任李志兴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