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聚焦三大重点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2019-12-23 21:07: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聚焦三大重点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燕赵儿女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美丽河北的生态底色日渐亮丽。

强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厨房里看不到一点儿煤灰,整洁的客厅窗明几净,干净的地板透着亮儿。隆冬时节,室外冷风阵阵,可邢台任县北甘寨村村民武书申家里却温暖如春,武书申用温度计量了量自家室内的温度,16℃!

“以前用散煤取暖,一刻不停也烧不到这个温度。今年11月份,家里通了天然气,安了壁挂炉,做饭取暖都用它,干净又环保,以后年年都是暖冬。”武书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21万户!这是今年全省完成“双代”工程的户数。今年以来,我省强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实施气代煤、电代煤,许多农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传统取暖方式。

大气环境,群众关心关注。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省委、省政府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领,我省先后制定实施《河北省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的若干措施》《河北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全省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还老百姓繁星闪烁,我省治本攻坚,重点突破,打出一套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组合拳”。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压减产能,向积攒多年的家底“开刀”。截至11月14日24时,全省压减炼钢产能1402.55万吨、煤炭产能1006万吨、焦炭产能319.8万吨、水泥产能334.3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18个重污染企业完成退城搬迁任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一个个“污染大户”变身“治污先锋”。今年,我省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03个、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61个、燃煤电厂深度减排75个,在全国率先完成所有符合改造条件的钢铁、焦化和煤电企业深度治理。

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动公转铁,交通运输结构“绿意”盎然。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地方铁路货运量4.36亿吨,开通多式联运线路31条,完成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25.0804万标箱,累计建成港口高压岸电30套,推广新能源汽车6.73万辆标车。

坚持铁腕执法,就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每月通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对大气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的市、县(市、区)进行预警提示、通报批评,甚至进行公开约谈。全省初步形成环境空气质量“国家考市、省考县(市、区)、市考乡镇”的完整考核体系,有效地将大气治理的压力传导到各级政府。

坚持铁腕执法,也要兼顾柔性服务。

省重点项目、运作数年的赞皇金隅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在省生态环境厅和企业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批复。通过帮扶指导,石家庄市嘉宇同创管业有限公司不仅提升了环境治理水平,还节约了数万元的治理资金。

开展“一线问诊”,对企业进行“全面体检”,精准“开出药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活动共帮扶包联企业11200余家,查找环境违法隐患问题3469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坚持铁腕执法,更要突出科学精准。

重污染天气不停产!12月13日12时,我省启动区域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与往年不同的是,衡水市佰力橡胶制品公司经理张兆祥再也不用担心因企业限产或停产影响订单按时交付了。

坚持保蓝天、保民生、保发展并举,不搞一刀切,今年10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实行差异化管控,包括佰力橡胶在内的1640个项目(企业)被列入首批清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

坚持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争取,我省曾经的高频词汇“雾霾”出现得越来越少了,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今年截至11月底,全省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其中5至9月份连续5个月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突出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丛丛蒲草之间,几只红白相间、黑色凤冠的水鸟在轻灵地嬉戏。9月2日清晨,衡水市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李宏凯照例来到衡水湖边观测鸟儿。“那是凤头鸊鷉,被誉为‘水中凤凰’‘凌波仙子’,是常年扎根在这里的鸟。”李宏凯如数家珍。

一泓清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省委书记、省长任双总河长,全省共设立河湖长5万余名。防治水污染,我省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县级以上政府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办法,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碧水保卫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突出重点流域、重点领域,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创新体制机制,多项“河北首创”在全国叫响——

从今年4月开始,我省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由之前的年度通报改为每月通报,并根据排名进行奖惩问责。同时,严守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底线,对水质恶化地区采取预警提示、通报、约谈、限批等措施。

“把排名通报从‘全年算账’变成‘按月结账’,可及时有效传导压力,实现水环境质量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按月排名+奖惩问责’的组合机制,在全国也是首例。”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军说。

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跨界断面水质监测体系。在全省八大水系设置包括国考、省考断面在内共计678个监测断面,在49条入海河流设置101个监测断面,每月进行水质监测、考核、排名通报,对跨界断面实施生态补偿金扣缴制度。

查企督政相结合,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在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中,我省率先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有力促进了突出水环境问题的解决。今年,对水质达标情况和重点工作滞后的5个设区市和6个县(市、区)进行公开约谈,对6个县(市、区)实施区域限批。

开展涉水工业企业大排查大整治、碧水2019、利剑斩污等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全省共办理涉水行政处罚案件800件,处罚金额11594万元。全省日均出动执法人数和检查企业数自2017年10月份以来一直排名全国第一。

水陆统筹、综合治理,一系列专项行动让碧水清流再现燕赵大地——

加强水源地保护。全省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48个,总面积约12200平方公里,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已全部完成。

全力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全力推进实施98项重点工作任务和110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37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严格1013家涉水工业企业环境监管。经过系统治理,1至11月,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河4条河流入淀水质均达到Ⅳ类,白洋淀湖心区水质达到Ⅳ类,比去年好转一个类别。

集中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在秦皇岛试点推行“湾长制”,对全省49条入海河流开展水质监测,13个国省考入海河流入海口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水质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工业污水达标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发力。1至11月份,全省74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断面占比52.7%,比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占比6.8%,比去年同期下降9.4个百分点。

坚持摸清底数分类管控,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寒冬时节,从张家口市崇礼城区向云顶雪场一路走去,蓝天白云下,山阴坡大片的白桦林与青绿的松树林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70岁的杨成是土生土长的崇礼人,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小时候,家乡没多少人工林,风沙干旱、水土流失是常事。

现在,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围绕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崇礼主动划定77.7%的生态红线区,进一步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7%,冬奥核心区更是达到了80%。

建设美丽河北,努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我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葱茏绿色在燕赵大地日渐扩展。

土壤在修复——

今年,我省坚持摸清底数、分类管控,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获取近48万个监测数据,全省598个重点地块纳入全国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监管,首批14个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全部完成工程施工内容。

建立涉重行业602家重点企业清单,实施重金属减排项目152个。在全省58家危废处置单位和606家产废单位安装监控设施并联网,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

矿山在复绿——

每天清晨,邯郸峰峰矿区的清泉公园内总有不少市民前来运动健身。76岁的张子涛老人说:“这里环境好,鸟语花香,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早上来这里锻炼,一天都有精气神儿。”

清泉公园原来是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经过生态修复、精心打造,如今已变成了北方少有的高品位生态公园,实现“矿区变景区”的绿色转身。

扎实推进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计划,截至10月底,我省治理修复绿化露天矿山迹地714处,停产整治露天矿山792家。

绿色在延伸——

赞皇县院头镇上麻村于凤森承包的3000亩荒山,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上种满了核桃、板栗、杏、红枣等果树。“每年产3万斤干核桃、1.5万斤栗子。”望着满山果树,于凤森很自豪。

让座座荒山披上绿装,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完成营造林1026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太行山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森林面积增加到1800万亩,并建设了五岳寨、前南峪、驼梁、天生桥等30多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河北城乡居民如今经常自豪地说,燕赵大地“气质”更美了、“颜值”更高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舒适度、幸福感越来越强烈。(记者 贾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