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黄土地里刨出“金疙瘩”——一个山区县的红薯“扶贫经”

2019-11-10 21:40: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11月9日电题:黄土地里刨出“金疙瘩”——一个山区县的红薯“扶贫经”

新华社记者杜一方、杨知润

夕阳斜照下,几把镢头轮番挥舞,一个个粉嫩的红薯从黄土地里探出“脑袋”来,紧接着被擦拭、入袋、装车……眼下正值红薯收获时节,在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庄上村的农田里,这种繁忙的景象随处可见。

“我们的红薯个儿大、粉芡多,关键是收购有保障。我今年种了半亩多,少说也能卖个2000多块。原来种些玉米,刨去成本一年就挣几百块。”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的黄土地里能刨出“金疙瘩”,年过六旬的庄上村贫困户刘海元喜上眉梢,这得益于当地的“红薯经济”发展模式。

涉县是位于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全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长期以来,红薯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食材,但受限于小农思想和经济产业发展程度,红薯种植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加上品种老化,农户往往只是自给自足。

涉县扶贫办主任杨国旺说,截至2019年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24户15214人,未脱贫贫困村30个,未脱贫人口2285户4478人。

近年来,涉县把红薯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打造特色红薯小镇、建设红薯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展免费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发展“红薯经济”。

“红薯种植方便,技术条件低,平均亩产能达到4000斤以上。去年我们在水溢河村流转土地50多亩,搞林果和红薯间作,当年收益15万多。”涉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永刚说,正是这次经历让他萌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想法。

目前,涉县正在探索“公司+合作社+乡村+农户”模式,由政府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红薯,并按照人均500株的标准优先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薯苗,同时签订种植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合作社为农户供苗、技术指导服务,并按照最低每斤0.5元的标准进行收购,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红薯种植形成的规模效应为建设深加工企业提供了保障,昔日“土里土气”的红薯摇身一变成了高附加值产品。“今年供销合作社引进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红薯深加工企业。除了淀粉加工,这家扶贫产业龙头企业陆续增添了薯条、粉条粉丝、宠物食品等多条深加工生产线,产业链的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张永刚说。

据涉县扶贫办统计,目前涉县红薯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截至今年9月,红薯产业共投入资金2387万元,主要用于薯苗供应、到户补助、红薯加工等项目,带动贫困户4000多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