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19-10-15 04:41: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聚焦第四届省旅发大会

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我省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国庆假期,正定古城成为网红打卡地。记者 赵海江摄

  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10月14日至16日,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大会重点推出14个观摩项目,突出展现石家庄市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旅游新形象,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创新融合新标杆。

  近年来,我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加快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以文促旅,提升旅游景区品位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

  沿着石家庄市体育大街驱车一路向北,驶上宽阔的子龙大桥,壮观的正定南城门矗立眼前。登上城楼,举目北望,古街古楼、古寺古塔映入眼帘,商厦民居、绿地公园尽收眼底。

  国庆期间,正定成了“不夜城”“网红打卡地”,各个景点人流如织。7天假期,有208.8万人次到此感受古城古韵,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3.1%,旅游总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9.3%。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和基础。正定县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厚重的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极具魅力的资源。近年来,正定把实施旅游兴县和古城保护恢复相结合,取得了文物有效保护、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的多赢效果。旅游成了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这座千年古郡日益迸发出新活力。

  从古城到大院,从山区到草原,从海滨到乡村,我省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将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在旅游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品位。

  “瞧,这里居然还有个书吧。”今年5月,在易县清西陵景区召开的全省文化进景区专题活动上,与会嘉宾对景区在游客中心开设的休闲书吧产生了极大兴趣。书吧里摆满了图书,大部分是介绍清西陵历史文化和易县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

  “图书进景区,是实现文旅融合、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途径。游客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清西陵、了解当地文化特色,还可以在这里歇歇脚、读读书、喝喝茶。”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文化项目进景区、演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现在的清西陵已成为集观光、休闲、康养、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

  以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旅游品牌,以金山岭、老龙头等为核心的长城文化旅游品牌,以直隶总督署、直隶书院等为核心的京畿文化旅游品牌,以西柏坡、狼牙山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当前,我省正在通过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文化创意的引入,加快建成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品牌旅游目的地,构建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体系。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妹芝表示,河北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正在成为河北旅游新亮点。实践证明,旅游与文化融合程度愈深,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愈高,旅游产业链愈长,附加值愈大。

以旅彰文,旅游为文化传承带来动力

  今年3月底,“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探寻之旅在河北博物院启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近50位文博爱好者,赴定窑遗址、北岳庙、定州博物馆及定州贡院考察,全方位探究定瓷工艺,深入了解定窑文化遗存。

  依托旅行社,文博专家从方尺讲台走到实地遗址,给游客讲解定窑的历史沿革、典型特征与器型、考古发掘进程等,并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考古现场及出土文物。通过考古专家、考古现场以及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观众享受到了探索发现古代文明的乐趣。

  “这是博物馆、游客、旅行社三方同生共长的一种尝试。”河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文化之旅能够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旅游体验分享文化价值,既是博物馆文化服务的新延伸,也是文化资源的新体验,是对文旅融合趋势的一种探索。

  以旅彰文,可以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渠道和传播范围,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受众群体和覆盖面,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我省文化旅游软实力和文化旅游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引领下得到更好弘扬。蔚县打树花、吴桥杂技、武强年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文艺演出、文创产品等形式实现了文化可视化、体验化与产业化。

  同样,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以节庆活动的形式,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金山岭长城景区立足长城文化元素,积极挖掘本地区文化,打造了“国歌中的长城、普通话之乡的长城、外国人眼中的最美长城、徒步者的乐园和摄影者的天堂”五张金山岭长城文化名片。

  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的修复,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使一些古老的文化“活起来”。滦州古城深度挖掘北方契丹文化,通过契丹祈福大典、特色民族歌舞伴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品牌活动,为游客提供文化盛宴,传承滦州历史文脉。

融合创新,催生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

  通过原创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旅游商品结合,小小的文创产品也可以撬动文旅大产业。

  印有皇帝卡通形象的扇子、钱包、笔记本、圆珠笔……一件件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山庄文化,了解承德。近日,承德避暑山庄旅游集团主导研发的“避暑山庄乾隆游”“乾隆茶”系列产品,在2019河北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今年8月,这一系列文创产品代表中国世界遗产文化创意产业新成果,走出了国门,亮相在韩国首尔的展会上。

  为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承德避暑山庄旅游集团专门组建成立了文化创新中心,深度挖掘“皇家”元素,研发兼具山庄文化和时代特点的文创产品。今年6月底,“避暑山庄乾隆游系列”“避暑山庄经典系列”“双品牌合作系列”“视觉识别系统延伸系列”四个系列近400款特色旅游商品上市销售,让游客把“文化”带回家。

  今年,我省印发了《关于促进全省文创商品、旅游消费品与旅游装备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冰箱贴等文创和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并将其与市场需求、百姓生活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景区文创体系,打造景区独特的ID。

  除了文创产品,我省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体育、教育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序引导邮轮游艇、低空飞行、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推出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演艺娱乐、节庆展览等,开发动漫游戏、网络音乐、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产品。

  当多年的传统养马遇到愈来愈红火的马术比赛,丰宁大滩镇一下子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马镇。近日,在由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办的“2019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上,中国马镇荣获了“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称号。

  自5月19日“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游河北”活动启动以来,每逢周末,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游人如织。这里打造的井下探秘游、蒸汽机车观光园等一系列景区,成为唐山工业旅游的名片。游客可以深入地下数十米探秘煤炭矿井,饱览原始采煤到现代采煤的演变进程,还可以在老式蒸汽机车前拍照留念……

  文以载道,旅以致远,文旅融合正在燕赵大地结出累累硕果。1至6月,全省旅游业接待游客3.4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36.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20.4%。“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愈加响亮,河北正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记者 贾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