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经济新突围专题报道之一:河北新突围

2019-08-15 16:30: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1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河北省“冬奥就在我身边”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邢广利摄

  ◇产业调整“爬坡过坎”,协同发展“滚石上山”,“两翼”建设大幕初启

  ◇抓住国家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燕赵大地突围破难题,启程新赶考

  ◇ 展望未来,河北“气质”更美、“颜值”更高、前途更好

  这是一片革命、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70年前,党中央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启程,“进京赶考”。

  这是一片赶追、突围的土地,未来之城初绽新颜,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落地河北,突围破题的新赶考已经启程。

  从太行深山、冀中平原,到渤海之滨、塞外山城,京畿重地河北正以空前的担当、干劲和激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实现重点工作新突破,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产业加减

  走进大型钢企敬业集团旗下的增材制造科技公司,看不到传统钢厂里常见的生产场面,偌大的车间里,仅有几名员工操控着智能化设备,生产用于3D打印的微细金属粉末。

  “两公斤粉末的价值可抵得上一吨钢。”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张觉灵告诉记者,他们已掌握国际先进的微细金属粉末成套制备技术,建立了增材制造原材料生产、激光再制造、3D打印产品等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近年来,该集团累计压减钢铁产能304万吨,并且正继续压减。集团管理层认识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像敬业集团一样,“断腕”求生,转型升级。

  钢铁是传统行业,但不是夕阳产业。河北钢铁行业经历多年的淘汰落后、结构调整、质量升级,产品早已不是过去“笨、重、黑”的大路货。

  比如,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瞄准产业高端,汽车钢实现“整车造”,家电板实现“全覆盖”,重轨产品出口欧盟联通世界,气体产品打破国外长达40年垄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七次赴河北调研,对河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产业转型方面特别要求河北要知难而上,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河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手做“减法”:以超常规举措,通过“四个一批”去产能。即利用质量、环保、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退出一批;通过兼并重组、关小促大、保优压劣,压减整合一批;通过退城搬迁,减量置换一批;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输出一批。

  据统计,2013~2018年,河北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8222.85万吨,其中,近三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5408.85万吨,今明两年再分别压减1400万吨钢铁产能,到2020年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

  河北还化解了巨量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等产能,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一手做“加法”:从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环境五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创新发展,用企业结构优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河北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初的累计2031家,增至如今的5099家,2019年计划突破7000家,三年内突破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年增长2.6万家,明年将突破8万家。

  开展“万企转型”,河北出台了高含金量的“系列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政策、资源、资金,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并推进实施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先进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河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9.2∶46.6∶44.2,优化调整为9.3∶44.5∶46.2,首次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转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达到65.5%。主导产业方面,装备制造业迅速壮大,2016年以来增加值持续超过钢铁工业,改写了“一钢独大”的历史。

  协同加速

  在河北廊坊,一座双舰体造型的大楼拔地而起,这座极具科技特色的建筑,是京津冀大数据感知中心。66万平方米的机房环境,200万台服务器规模,汇聚了海量数据存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正在廊坊崛起。“十年前,人们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大数据产业,如今,润泽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汇聚了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信、中科遥感所等国家队,又迎来华为、科大讯飞、京东、顺丰等国内知名企业,产业聚集氛围日渐浓厚。”廊坊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说。

  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正在协调绽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五年多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按照“三区一基地”定位,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5年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户沧州开发区,现在已直接带动600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2万多人就业,吸引了几十家配套企业过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韩桂升说,北京现代企业项目正带动形成一个千亿元产值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

  北京现代汽车沧州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落户河北体量最大、质量最高的产业协同项目之一。

  五年多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福田、北京威克多等一批制造业疏解大项目落户河北。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利用现有商贸物流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承接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转移,一大批疏解项目落地。

  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河北省共引进京津资金约1.8万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河北承接京津基本单位233个,其中法人单位44个,产业活动单位189个;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增长12.5%。

  河北省协同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北各地在承接北京相关疏解项目上,已从最初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转变为立足当地优势,精准承接疏解项目,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促进从北京疏解出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企业聚合。

  长期以来,河北在创新主体和创新动能培育上与京津存在量级差距,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曾处境尴尬。数据显示,北京科技资源大量“蛙跳式”外溢,2015年到河北的只有2.9%。

  弥补创新驱动短板,做强承接京津创新资源配套基础,如今,河北积极参与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北京创新主体落户河北。例如,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采取整体托管模式高效吸引创新资源,已入驻企业200多家,入驻率超过93%。

  两翼齐飞

  从“千年秀林”到白洋淀之畔,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到京雄高铁项目建设……时下的雄安新区处处生机勃发。两年来,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步履坚定,一刻不曾停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中,雄安新区和举办冬奥会的张北地区,构成了河北发展的新“两翼”。

  创造“雄安质量”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给雄安新区提出的战略目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理念,更是实践逻辑。这座创新之城、智慧之城、绿色之城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迈出坚实步伐。

  5月14日,雄安新区容城县人民政府发布(2019)第1、2号征收土地和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标志着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

  目前,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京雄城际、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白洋淀及流域治理和“千年秀林”建设已初见成效。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雄安新区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大力培育高端高新产业,构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雄安新区还将着力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在管理体制、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在土地、财政、金融、住房制度等方面全面创新,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

  目光转向另一“翼”。筹办冬奥会,让河北的发展多了一种新动能,多了一翼腾飞的翅膀。

  崇礼,因雪而美,因雪而兴。6月,在历时7个月铺轨后,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高铁开通后,北京到张家口仅需47分钟、到崇礼赛区55分钟。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张家口赛区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面攻坚期。截至7月中旬,河北省76个冬奥项目已开工73个,完工6个,其余67个在建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冬奥会筹办带热了张家口的“白色经济”。河北在张家口地区部署了两个冰雪产业基地,涉及冰雪装备制造、休闲健身、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领域,一坡白雪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2018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已在此落户,今年计划至少还将落户20家。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将助力河北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颜值提升

  作为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的自然禀赋多姿多彩。然而,频频发作的雾霾成为这个京畿大省的“心肺之患”。

  以钢铁为代表偏重的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导致过量排放,是河北大气污染的重要病灶。

  “宁可牺牲GDP,也要确保蓝天白云”。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河北省成立了书记和省长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体系,多措并举抓大气污染治理。

  对钢铁、焦炭行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整治12万多家散乱污企业,2013年到2018年,全省累计减排烟尘27.6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45.5%和37.1%。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雾霾换新天。”这是河北邯郸一家“退城搬迁”的钢铁企业新厂区里的一块标语牌。“不重视环保,企业就活不下去。”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

  “炼铁高炉被拆,就像自己的一条胳膊被截肢。”钢铁大县武安的一家民营钢铁厂老板说,“但不断臂,整条命恐怕都保不住。”

  散煤是秋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河北加大了对农村散煤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实施气代煤和电代煤工程。截至5月,全省已改造500余万户,今年计划根据气源和电源情况改造180万户。北京周边的廊坊和保定,20个县1.18万平方公里实施“禁煤区”。今年,河北全省将继续削减煤炭消费400万吨。

  河北省下大力气对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等进行治理,和北京、天津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现预警会商、应急响应、联合执法“三统一”,确保通过各种措施管控重污染天气。

  打赢蓝天保卫战,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打好碧水净土攻坚战,推进国土绿化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2018年,河北全省空气质量实现6年来最好: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8%,平均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79天、达到208天。“灰头土脸”日子少了,蓝天白云“颜值”高了。

  产业调整“爬坡过坎”,协同发展“滚石上山”,“两翼”建设大幕初启,“颜值”“气质”持续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破题、不断突围的河北正在奋力前行。(记者 孙杰 苏会志 闫起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