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明确区域协调发展三大重点

2019-08-14 18:57: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

  明确区域协调发展三大重点

  三大重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互动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区域合作互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初步形成适应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

  到2035年,我省将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省内区域间发展更加协调,与其他省(市、区)合作互助机制更加健全,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三大重点

  根据实施方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互动,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三大重点。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我省将深化京津冀重点领域合作,以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为目标,全面深化与京津在规划、交通、产业、生态、创新等重点领域的交流对接。全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着力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加快推动张北地区绿色崛起,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强整体谋划,坚持绿色发展,加快首都“两区”建设,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将张北地区培育形成河北新的增长极。

  在加快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重点打造四大战略功能区,即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包括保定市、廊坊市、雄安新区)、沿海率先发展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市)、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和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包括张家口、承德市和燕山、太行山)。统筹沿海与内地协调发展,打造“京-唐-秦发展轴”,带动秦、唐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石-衡-沧发展轴”,建设省会出海口,辐射带动衡水市发展;培育“沧-邢-邯发展轴”,促进冀中南地区开发开放。着力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

  在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互动方面,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建立我省与中东欧国家常态化长效交流机制,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推动国际班列和海铁联运建设,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其他省(市、区)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与相关省(市、区)在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

  建立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五大机制

  为加快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我省将建立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五大机制。

  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有序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全面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

  推动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综合性补偿办法,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继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示范,统筹各类补偿资金,推动京津冀共同建立对张承生态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区产业、科技、林业、农业等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巩固完善跨界河流上下游水质断面考核奖惩和补偿制度。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加快京津冀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合作,建立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跨城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推动雄安新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北京市衔接,研究制定适应雄安新区发展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创新完善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实行差别化区域发展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提高财政、产业、环保、土地和人才等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立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缩小县域间财力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规范区域规划编制管理,加强区域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加强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形成科学合理、管理严格、指导有力的区域规划体系。建立区域发展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运行数据共享平台,加快建立区域发展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案制度。(记者潘文静 见习记者冯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