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全力打造脑卒中1小时救治圈

2019-08-13 17:39:0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脑卒中是当前我国居民的头号“夺命杀手”,发病后黄金抢救时间仅4.5小时至6小时——全力打造脑卒中1小时救治圈

  前不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而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一大凶险病症,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被称为我国居民的头号“夺命杀手”。

  如何保障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如何将治病向防病转移,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力争每县至少建成1家卒中防治中心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救治不及时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有1242万,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存活人群中70%落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要使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关键是要抓好4.5小时“黄金时间窗”。

  为提升卒中患者救治能力,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开展了卒中中心建设,主要是通过优化流程布局,畅通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加强院内院外急诊急救衔接,组建卒中救治团队,强化多学科诊疗协作等,打造卒中1小时救治圈,最大限度缩短患者进院时间延误,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

  今年6月至7月,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卒中防治中心的7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评估验收。通过评估验收,授予52家卒中防治中心单位、12家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单位。

  据介绍,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推进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每个市至少建设完成1家高级卒中中心,每个县至少建设完成1家卒中防治中心,确保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关键是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说起脑卒中,很多人都会想到及时有效抢救对患者的重要。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随时诱发脑卒中的发生。

  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率较低,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

  2016年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球90.7%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10项可纠正的危险因素相关。而对于我国人群,这10项危险因素可解释高达94.3%的脑卒中。

  “虽然脑卒中危害巨大,但可防可治,而且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减少脑血管病经济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对公众来说,做好一级预防,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关键是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专家提醒,这对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需要做到不抽烟、不酗酒,饮食要清淡少盐,少吃高热量高脂和高糖食物。要养成好的起居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同时,要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年轻人应多做一些可流汗的运动。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每天增加相当于快走约1小时的水平,脑卒中发病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就可以相应降低6%与12%。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要将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当然,还要定期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体检,查查有无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颅内血管闭塞及血管炎症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通讯员 刘伟英 记者 张淑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