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发力深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9-08-03 17:23: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

  我省发力深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省发力深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前,32项改革试验任务基本完成,石保廊区域日益成为河北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99家,是2015年的3.1倍,石保廊三地数量就占到了50.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不断改革创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去年,河北84项协同发展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实地视察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月26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在石家庄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强调,要认真抓好承接平台和承接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市县比较优势,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建设。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指出,深化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合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在京津冀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发力,不断叠加三地深度协同的发展优势。

  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三地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

  6月12日,津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大规模架梁施工全面展开。计划明年通车的津石高速,将结束石家庄和天津两大中心城市无直达高速的历史。

  “轨道上的京津冀”渐行渐近。6月12日,京张高铁(正线)全线铺轨完成,主要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崇礼铁路(正线)也已完成铺轨,年底将与京张高铁同步开通运营。此外,大张高铁也于6月20日全面完成钢轨铺设作业,为年底顺利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携手防治污染,三地共建标本兼治的生态保障机制——

  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推进京津冀生态保护机制创新。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降尘量平均为11.5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17.9%。4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6%,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

  产业深度对接,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为确保非首都功能转得来、留得下、稳得住,我省从现有园区、开发区中优选部分重点平台,本着与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京津产业转移重点相衔接的原则,确定了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5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功能定位清晰、承接重点突出、布局结构合理的重点承接平台体系。

  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我省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创新的“加速度”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今年4月,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协和药厂沧州分厂一期项目进入试生产,预计年底前可生产出融入京冀两地“基因”的国家一类新药“双环醇”原料药。

  该产业园全面落实北京药企异地延伸监管政策,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截至目前,已累计承接京津医药产业项目137个,总投资438亿元。

  而在京津冀腹地,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的协同发展,正在成为一小片“试验田”,三地在协同中被简称为“通武廊”。

  通武廊的协同,是从人才一体化开始的。目前,三地已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28张,持卡人在通武廊三地间流动,可参照学历、职称等通用标准进行分层级等同化互认,享受通武廊三地相应的人才政策。

  大胆探索与创新,使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随着中期目标任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更多的京津科技成果、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向河北转移和延伸。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也写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

  看病少折腾——北京专家在河北出诊,河北医生在北京培训,三地医疗卫生真正进入共享时代。

  目前,我省与京津合作医疗机构达到400余家,全省9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和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截至2018年底,我省参保人在北京、天津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分别为12.92万、3.61万人次。持有北京社保卡的北京居民在河北燕达医院就医可以直接刷卡结算,享受北京市医保政策待遇。

  就近上好学——三地基础教育深度融合,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省与京津高水平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中小学共享北京优质数字资源。60所职业学校与京津两市2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我省高校与17所京津高校组建了9个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在通武廊地区,京津冀将开展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促进三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对纳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工作要点的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我们要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省将全面对标对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协同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省发改委主任党晓龙表示,将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紧紧围绕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为主线,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落实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记者 李巍 通讯员 冯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