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工业基地换了新面貌

2019-07-28 18:07:0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上半年,唐山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51.9%,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0.7个百分点

  ●去年,河钢唐钢公司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销量分别达240万吨、1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0%、49%

       

  7月13日,一列崭新的“中国造”列车从古巴哈瓦那中央火车站驶出,标志着中国出口古巴的铁路客车正式运行。“速度运力都提高了,车内还有电视、阅读灯、可旋转座椅,很舒适。”旅客点赞的这批新型客车,来自中国唐山。

  中车唐车的轨道客车、中信重工开诚的抢险机器人、汇中仪表的超声测流产品……近年来,工业产品的“唐山制造”名片越擦越亮,“百年工业重镇”正在转身。

  “唐山坚持破立并举、创新驱动、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产业迭代升级,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说。

  从黑到绿——

  钢铁陶瓷搬出去,文旅设计请进来

  因钢而兴,唐山钢铁曾撑起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也让环境“压力山大”。在退休工人陆宗军的记忆中,“烟灰色,煤黑色,挂车掉落铁粉的暗红色,是当年工业区的主色调。”

  近几年,唐山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2013年以来,唐山累计压减炼钢产能4969万吨、炼铁产能2851万吨,分别占河北省的64.8%和39.5%。同时,钢铁企业渐次搬离市区,以“污染退城”加快产业转型。

  如今,丰南区5家城市钢铁企业,按产能1.25∶1减量置换,整合形成800万吨产能的纵横钢铁,落户丰南临港工业园。在乐亭河钢生产基地,建设中的新项目采用的是先进工艺及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今年,主城区280家陶瓷企业将全部关停,搬迁至丰南沿海陶瓷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园,同时取缔拆除散乱污企业4498家。

  腾出来的城市空间,如何填充?现代金融、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业态积极涌入,带动城市发展步入排放、能耗“双下降”促效益、竞争力“双提升”的轨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行业由“黑”转“绿”。今年上半年,唐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05天,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调旧育新——

  生铁粗钢双下降,高附加值产品大提升

  在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展厅,一辆轿车的框架侧剖面引人注目。“紫红、白、黄三种颜色分别对应顶盖横梁、B柱、C柱,产品实现了种类、性能多样的精细化、高质量发展。”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平介绍。2018年,河钢唐钢公司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销量分别达240万吨、1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0%、49%。

  近年来,唐山钢铁行业从“黑大粗”迈向高端精品路线,推动“总量去产能”向“结构去产能”深刻转变。

  与河钢唐钢一样,首钢京唐公司如今只生产高级建设用板、家电汽车用板等高端产品。津西集团生产的美标H型钢远销美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

  生铁、粗钢产量双下降,而唐山铁路用钢、大型型钢、涂层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分别增长73.3%、66.7%和42.9%。重点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引导钢铁企业发展深加工和耗钢产业,发展动能快步提升。

  近年来,唐山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发展钢铁深加工的重要抓手,组建了二十二冶集团等一批研发中心。去年,津西集团控股北京赛博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为具备钢结构全产业链的钢铁企业。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唐山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如今,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在调旧育新中生机勃发。

  由重转轻——

  破解“一钢独大”困局,新兴产业亮点纷呈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一艘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货轮缓缓停靠。巨大的卸船机将镍矿矿石卸载到码头。

  “这艘货轮每月都和港区‘约会’。这些矿石是我们工业园区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公司的重要原料,其产品供应至厦门、广州等地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管委会主任郑宗建说,新能源产业虽在唐山起步晚,但短期内就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条。航天国轩唐山年产10亿A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产品已下线,首批订单超过20亿元。

  瞄准高新高端,唐山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现已形成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特种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爆发全新增长动能。唐山延续多年的“一钢独大”局面正在被改写。

  曾诞生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百年企业中车唐山公司,其创新步伐,如同机车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具备了动车组、磁悬浮列车、城轨车等造修及技术咨询服务一体化能力。从这里行驶出的‘和谐号’‘复兴号’,不断刷新着中国高铁速度,也带动配套产业高速发展。”中车唐山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亮说。

  今年3月,唐山市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在丰润区成立,目前已有52家相关企业加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占地1800多亩,截至2018年底入驻配套企业67家,形成以中车唐山公司为中心,构筑一条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产业链。”唐山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晓光说。

  “全市去年专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3年规划,每年滚动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智能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倍增突破。”丁绣峰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唐山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9%,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0.7个百分点。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8日 02 版)

分享到: